六一,儿童节。
网上有个段子说,中国的年轻人,能够把清明节之外的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我想,男多女少是根本原因,商家炒作是外在环境,还有,不可描述的,是男女荷尔蒙。当然,我希望在儿童节这么纯洁的日子,大家还是不要虐狗了。
时间倒回二十年前,我正好小学二年级。
85后的朋友,尤其是农村的朋友,应该还有记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物质相对还是比较匮乏,吃饱穿暖是最根本的诉求,其他的,则属于更高阶层的享受。在这种大环境下,读小学二年级的我,最美味的零食,大概就是糖果了。
那时候,我家有一罐子硬币,一分,二分,五分的居多,全都是父母平日里一个个积攒下来的。要是放在现在,一分钱并不算什么,除了收藏价值,并不具有任何购买力,所以现在的小孩不能理解为什么捡到一分钱,要交给警察蜀黍。而当时,我清晰的记得,一分钱可以买两颗硬糖,是的,橙黄色的硬糖,用一层很薄的花纸包裹着。而软糖,大概是五分钱两个,之所以是大概,实在我记不太清了,毕竟那是比较“奢侈”的高级糖果。
但是,有一个日子,我可以吃到好吃的糖果,那就是六一儿童节。
年少的我,除了春节端午中秋之外,最盼望的,就是这个与国际接轨的儿童节,而理由单纯而可爱:学校会发糖果吃。
学校的糖果也并非是想吃多少吃多少、吃不了可以兜着走,而是每个学生六颗,两颗硬糖、两颗软糖、两颗牛皮糖。我成绩优异,全班第一,老师总是会好像数错一般的,多给我一颗硬糖一颗软糖,而我也总是默不作声,不敢“自我举报”。
那多出来的两颗糖,一直陪伴我到小学毕业。
那时候的我,并不懂什么是人生,什么是梦想,只是觉得,六一儿童节真是一个美妙的日子,而糖果的甜味,大概是最美妙的味道。
三年前,我在某企业工作。
那年六一儿童节的前几天,我跟几位同事接到了一个任务:紧急采购一批校服,然后送往贵州的一个山村小学。企业的公益,我们只是执行者。
说实话,我也是来自农村,自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生活毫不陌生。但是,当我和同事们历经12个小时,穿过大山、悬崖、泥潭、石径,来到目的地——山村小学的时候,更多地是叹息: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太恶劣了。学校建在山坳里面,四面都是山,孩子每天上学,凭着一双脚翻山越岭。更有甚者,很多孩子们都背着背篓来上学,因为放学的时候,要去打好柴火或者草回家。因为地处高原,他们一个个皮肤黝黑,但是眼神黑亮,精神抖擞,读书朗诵的声音清澈响亮。
那天正好也是六一,儿童节。
学校还特意举行了升旗仪式。在网上看过偏远山村小学升旗的照片,却远不及这一次现场看到来得震撼。小旗手们抬着国旗,努力踏着并不标准的步伐,一步一顿的走向升旗台。伴随着孩子们稚嫩声音唱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缓缓上升,当飘扬在学校的上空时,孩子们昂头注目国旗,举起右手,行少先队员礼,庄重而肃穆,令人难忘。
幸好,我们预想到儿童节,除了校服,还带去了篮球、羽毛球,还有儿童节最重要的礼物:糖果。是的,就是我小时候也吃过的糖果,不一样的糖果。
我记得那个坐在第一排的男孩子,当我抓了一把糖果放在他桌上的时候,他很自然的站起来,给我敬了一个少先队员礼,说:“谢谢老师。”然后把糖果小心的抓在手心里,仿佛多年前的我。
这一把糖果,就是最初的幸福。不仅我记得,那个孩子,也许一生也不会忘记。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糖果显然是极其容易吃到的食品。但是,我却发现了,无论我吃什么样的糖果,品牌的也好,贵得吓人的也好,都不及二十年前,我偷偷地从爸妈的罐子里,偷来的一分钱买的硬糖好吃。
再也找不到那种最初的甜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