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身处繁华大都市的我们,每天坐在空调房,吃着反季节的大棚蔬菜、水果,放眼望去尽是钢筋、水泥复制的高楼大厦,我们在忙碌,在为梦想打拼,偶尔有人问起:“最近看什么书啊?”听到的常常是“工作忙得一塌糊涂,还哪有时间看闲书啊”,可是,为什么再忙,KTV仍旧是夜夜爆满,为什么茶馆、美容院排队等候。在你忙里偷闲的时候,在你午夜梦回的时候,是否在心灵的深处有种莫名的空虚,是否在觉得自己和心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

学生时代,徜徉于图书馆的浩瀚书海中,翻开一本本书就仿佛在和一位位良师益友对话。有书香萦绕的日子,感觉内心是充盈的,日子是鲜活的。

毕业后环境改变,人也逐渐变得慵懒,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的日子越来越少,内心深处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精神的心田失去了书香的熏陶,觉得自己变得面目可憎。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羡慕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欣然忘食。”那种乐在书中的境界。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在不知不觉中沁入了你的心田,左右了你的人生。

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古人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来勉励世人读书,如今我们爱好读书,不为功名,不为装饰,不为哗众,只为心底的那份热爱,只为让自己和心的距离更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先说为什么读,也就是读书的意义。 读书有什么用? 当然,这是功利的问题,似乎要有赤裸裸的回报才肯读书。 对于功利的...
    土丨豆阅读 2,707评论 0 3
  • 骆毅 笔名:昏睡十年 中国古人素以“勤学苦读”而著称于世,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匡衡“凿壁偷光”,车...
    安静的骆子阅读 4,781评论 34 42
  • 记忆方法很简单也很神秘,很多伙伴都想知道到底如何训练自己,提升记忆力。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讲讲记忆力训练中最基本的...
    宋莹驿站阅读 6,628评论 0 2
  • 1.行动意识 2成本意识 3.归纳意识
    高刚高刚阅读 1,508评论 0 0
  • 《七绝·洱海》 金曦荡墨火烧云,碧海清波滟潋醺。 心托花舟升几尺,缘何不见大冰君? @我那纷纷的思欲: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那纷纷的思欲阅读 3,82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