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名师选拔面试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说教材,第二环节是答辩,就是现场抽题即兴发言,有一个答辩题是:你是如何超越教材的?我没有抽到这个题,但我想针对这个话题谈谈我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看法。
如何超越教材呢?首先是整合教材。就是不按照课本上阅读文的顺序,一课一课的教,而是根据文本特质,把一些课文进行整合。我们可以按主题内容相同的进行整合。像《本命年的回想》和《端午日》,在学生读过课文的情况下,完全能用一课时结束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而这两课的学习我认为除了内容之外,重点都应该抓住语言,让学生积累句式。《端午日》中的几个“莫不”和赛龙舟那一串动作描写,《本命年的回想》中精彩的场面描写。我们还可以把相同作者的进行整合。比如杜甫的《望岳》和《登岳阳楼》《孤雁》等,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能更全面地理解杜甫。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密州出猎》等也能整合着上。我们还可以把文章结构相同的进行整合。比如都用了小标题的结构、都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等,《春》和《济南的冬天》就可以这样上。
第二是增删教材。删教材是指有些选文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读一读,就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比如,八下教材中《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一课就可以删。什么样的文本可以删呢?我认为只要学生一读就懂,而且没有什么语言价值的就可以删掉。增教材是指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文章课内上,比如教冰心的诗时可以补充他的其他经典小诗。教读《口技》时,可以增加《观舞记》,教《社戏》里的心理描写时,可以增加《不朽的失眠》中的心理描写。当然这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那些有价值的文章或者有价值的片段。
第三是拓展教材。就是利用文本进行拓展,拓展阅读,拓展写作,拓展生活。拓展阅读是指的有文本引出更多的文章或书的阅读合,比如学完《伟人细胞》,引导学生读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学完泰格特的《窗》,引导学生读欧亨利的作品如《麦琪的礼物》等。或许有的老师会问,哪有时间读这些课外文章?当然这些东西不可能全部让课堂上读,但老师的引导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旦他们对这些文章产生了兴趣,午读课上的阅读不再是应付,饭后也少了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弄得教室里烟灰乱飞的现象。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进行激励,阅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当然我只是谈了阅读方面的整合教材,写作方面,我个人水平有限,对于写作心里没有一定的系统,也不知如何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