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①,脉缓②者,名为中风③。(2)
【注解】
①恶风:风吹到身上不舒服,恶寒之轻者。
②脉缓:与紧脉相对而言,脉象宽柔和缓,非怠慢迟缓之意。
③中风:中医证候名,以“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外感病邪所引起的一种太阳表虚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病不同。中(zhòng),感受。
【解读】
本条前有“太阳病”三字,即包含有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也就是在太阳病提纲证的基础上又见有“发 热、汗出、恶风、脉缓”,是为太阳“中风”证。本证系因风寒袭表、营卫失调所致。
由于风寒侵袭而风邪偏盛,风邪伤卫,卫阳浮盛于外,与邪气交争,故发热;风性疏泄且伤于卫阳,使卫外失固,营不内守,营阴外泄,故见汗出;汗出肌腠疏松,不胜风袭,故云恶风,结合提纲证,实则是恶风寒;又因汗出,营阴外泄,故脉搏松弛宽缓而呈柔和之象。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描述:“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张介宾释之曰:“缓者,缓纵之状。”均有松软柔和之意。再者,此处的脉“缓”是与第3条的脉“紧”相比较而言的。第3条“脉阴阳俱紧”,紧若弓弦之张,强调恶寒至甚的收引凝敛。本条之“缓”,则缓如弓弦之弛,有松软柔和之象。故本证脉“缓”,并非后世“迟缓”之谓。
太阳中风脉“缓”,虽然是反映了局部脉象的特征,但同时也揭示了全身肌肤缓纵、腠理疏松的表象,故“汗出”与“脉缓”并见,这才符合“太阳中风表虚证”的基本病机。因此,在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脉证中,尤以汗出、脉浮缓为特征,因为它既能确立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营弱卫强”的病机,同时又能区别于无汗、脉浮紧的太阳伤寒表实证。
由于太阳中风是以汗出、脉浮缓为特征,故后世医家习称其为太阳中风表虚证。但必须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表虚”,却并不是真正的虚证,而仅仅是肌表腠理稍疏、卫外功能不强之意,因为这只是与第3条无汗而“脉阴阳俱紧”之伤寒表实证相对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