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18 点的配送站:300 骑手抢装餐箱,订单量 1 小时破千
9 月 24 日晚上 18点,广州越秀区抖送配送站的卷帘门刚拉开,骑手们就拿着消毒后的餐箱快步涌入。前一晚台风 “桦加沙” 过境,全市外卖配送基本暂停,经过一夜的道路清理,当天下午 17点,抖送平台正式恢复广州区域外卖服务,消息一经发布,订单量迅速攀升。
“我负责的片区,光早餐订单就接了 20 多单,大多是上班族和居家居民。” 骑手周师傅一边往电动车上固定餐箱,一边笑着说。配送站站长介绍,为应对灾后首个配送高峰,站点提前调配了 300 名骑手,还协调周边商户提前备货,包子、粥品、肠粉等早餐品类库存比平日增加了 60%,确保用户下单后能尽快拿到热乎饭。截至晚上 19 点,仅该配送站就已完成 1000 多单外卖配送,订单量较平日同期增长 80%。
绕积水、避障碍:每单外卖都藏着 “小心思”
台风过后,部分路段仍有积水和散落的树枝,给外卖配送带来不小挑战。骑手刘师傅的配送路线里,有一段近 200 米的积水路段,最深处能没过脚踝。为了不让餐品受潮,他特意在餐箱里垫了三层防水布,遇到积水较深的地方,就推着电动车慢慢走,实在没法推车,就把餐箱抱在怀里蹚水过去。
“有个用户点了一份汤面,备注说‘孩子饿了,麻烦尽快’,我看着积水心里急,怕汤洒了、面坨了,一路小跑着送过去。” 刘师傅说,到了用户家门口,他先把餐箱擦干净,才敲响房门。用户看到他浑身湿漉漉,却捧着完好无损的汤面,连忙递上纸巾和热水。类似的场景,当天在广州各个街头不断上演,骑手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每一份外卖的温度。
特殊需求优先送:外卖里的 “民生温度”
除了常规的餐饮订单,灾后还有不少特殊需求的外卖订单。骑手张师傅接到过一单 “紧急订单”,用户备注 “家里老人没吃的了,只有馒头也行”。张师傅看到后,立刻联系附近一家还在营业的便利店,自掏腰包多买了几袋馒头和牛奶,一起送到用户家中。“老人看到我送来的东西,眼眶都红了,说台风这两天一直吃干粮,终于能吃点热的了。” 张师傅说。针对独居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的外卖需求,抖送平台还开通了 “优先配送通道”,这类订单会自动标记,骑手接到后可优先配送。当天,平台共处理特殊需求外卖订单 300 多单,涵盖了药品搭配餐食、婴儿辅食、热汤等多种品类,用外卖服务为特殊群体送去关怀。
傍晚的 “烟火气”:外卖配送点亮城市日常
随着夜幕降临,广州的街头渐渐热闹起来,外卖配送也进入了晚间高峰。骑手们穿梭在亮起灯光的街巷,将一份份热餐送到写字楼、小区、商铺。在天河区一家写字楼里,刚下班的上班族小陈拿到了自己点的晚餐,“台风过后能及时吃到外卖,感觉城市的生活节奏慢慢回来了。”
截至当天晚上 24 点,抖送平台在广州区域的外卖配送订单量已突破 2 万单,覆盖了广州 11个区的大部分区域。骑手们的电动车灯光,在夜色中形成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他们用不停歇的脚步和及时送达的外卖,让台风过后的广州,重新充满了熟悉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