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之后,出现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角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总是容易受边的长短影响。误认为边越长角就会越大。尽管我在课堂上强调过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也能自己说出这句话,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还是容易出错。因此,我觉得学生显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出现这一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觉得在教学概念课时,应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在这节课中也就是角的动态定义,即一条射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以在教学时不仅仅是围绕着“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这个概念,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扫过的部分形成的图形。
学生在学习概念时一般要经历感知、抽象、应用等过程。而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概念很难理解,往往是学生的感知阶段还做的不够深入。例如:我们在教学面积的时候,学生对于公顷、平方千米往往很难理解。主要是由于我们在教学时很难像教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那样直接给学生呈现具体的大小。所以学生在感知这一方面的知识就有一定的缺陷,因此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更难提要求学生灵活的运用。
所以在第二课时中就围绕着角叉开的程度这个方向去设计教学过程,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剪刀张开的程度,门打开的大小等,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经验来感受角的大小。尽量使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角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