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则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老幼皆知。
故事说的是西周天子周幽王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叫褒姒,这个褒姒长得太美了,但是不爱笑,周幽王为了让她笑,就想了个主意,带她来到骊山的烽火台边,点燃了烽火,一时间狼烟冲天而起。
按照约定,狼烟表示外敌入侵,周边诸侯一见狼烟警报,赶紧率兵前来救援。他们带兵来到了骊山脚下,却发现没有敌人,这才知道被戏弄了,只好撤走。褒姒见千军万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不禁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终于看到美人笑容。
后来,一支叫犬戎的少数民族军队打过来了,周幽王赶紧点燃烽火求救,但是诸侯们都不相信了,没有人来救援,犬戎最终攻破了周代的首都镐京(今天西安附近),杀死了周幽王。
千百年来,许多人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津津乐道,当作典故教育后人。然而稍微按照常理推想一下,就会发现值得质疑的地方,它很可能是一则编造的故事。
首先,镐京的一把狼烟,散播开去时间有先后,中国地大,各地诸侯不会同时看到。而且诸侯国离镐京的距离远近不同,近的几十里,远的上千里,援军军队不可能同时出发、更不可能同时到达。那时候还没有秦始皇时代修的驰道,行军很慢,近的走一两天,远的要走几个月,褒姒总不能在烽火台边上待上几个月,风吹日晒中天天“阅兵”,边看边笑吧?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这个故事是被司马迁大师记入正史的。《史记》关于此事起因的原文是:“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意思是周幽王用了上万种方法,(褒姒)就是不笑。
司马迁的治学态度当然是毋庸怀疑的,他写作《史记》前后花了十几年时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请注意“网罗”、“考”、“稽”等字,都含有搜集、研究、考证的含义。
不过,虽然被载入了正史,我们仍然可以质疑。毕竟《史记》是一部历史专著,但同时它还是一部文学作品。何况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时代,距离周幽王时代,相隔大约700年。
孟子老先生不是早就说过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么,上述故事的真假如何?问题到底出自哪里?
如果我们坚持认为烽火戏诸侯是真的,那么真实情况有可能是:周幽王确实命令点燃了烽火,然而有区域限制,只是让烽火传到镐京周边几十里,并没有传到函谷关外。
关内这么大范围内的军队集结起来,动静其实也不小,足以达到博取美人一笑的效果。
关于故事的真实性,还可以站在褒姒的角度分析一下。按常理,一个女人应该是天然排斥刀兵和烽火的,至少是不喜欢。如果陡然间看到狼烟四起,随后鼓角震天、旗幡招展、车轮滚滚、尘土飞扬、刀枪四举、兵荒马乱的景象,害怕还来不及,怎么能笑出来呢?
如果真有这样一笑,恐怕此人不是见过大阵仗,就是对什么都毫不在乎之人,要么就是天生无脑。然而褒姒很正常,她本是褒国公主,成为周幽王妃子后还育有公子姬伯服。
据此分析,褒姒骊山一笑恐怕也不一定是心甘情愿的,或者是无奈的应付。因为周幽王为了博取她的欢心,都能放下了天子身段,抛开了贵族风度,采用了欺骗的手段,惊动了四方诸侯,搞得兵戈四起,如果再不给个面子、笑一笑作为回报,恐怕以后也没机会笑了。
果真如此,褒姒倒不一定是被历史打上了红颜祸水标记的坏女人,至少她知道周幽王这回玩大了,得赶紧让这场闹剧收场,尽量让天子保留一些颜面,免得他和那些属下再搞出其它更不可收拾的明堂来。
再说周幽王,其戏诸侯的操作也难以令人置信。那时候还是分封天下的贵族社会,作为一位身份是最高等级贵族的周天子,甘愿拿军国大事开玩笑、采取欺骗手段、甚至冒亡国风险只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无论怎么想都觉得上述故事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
其实,我们如果了解周幽王时期的政治环境,这个故事的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
西周末年的时候,周王朝实力衰败,已经号召不了各地逐步做大的诸侯,许多诸侯甚至开始挑战周王的权威。然而周幽王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当然想继续支撑局面、号令天下。
此时,周天子集团内部又发生了太子位置之争。周幽王原来已经立了申后所生的姬宜臼(后来的周平王)为太子,后来想立姬伯服为太子(褒姒自然成为王后),此举才能博得褒姒妃子真心的笑。
因此周幽王择机废了姬宜臼和申后。周幽王废长立幼是不符合周朝的礼制的,导致了原来的权力结构重组,很多贵族、诸侯也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太子和申后同时被废当然会引起申后的父亲申侯的强烈不满。
申侯自己的实力不足,因而联合犬戎进攻周幽王的镐京。联军真的来了,见周兵点燃烽火之后又迅速退去,他们知道周朝是以烽火为信号的,故意以小股士兵不断地进行试探。
这样上述问题就全部说通了,既符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又符合史书记载,还解释了妃子的笑。
周幽王废长立幼,虽然博得了妃子真心的欢笑,然而此举完全违背了周朝初期制定的嫡长子继承王位的礼制,不但得罪了诸侯和满朝公卿,还得罪了申侯,引来兵戈之乱。虽然点燃烽火数次求救,但来救援的诸侯越来越少。
最终周幽王失去信用,导致国破人亡。公元前771年,周王的镐京被犬戎军队攻破,周幽王被杀死。他的儿子周平王不得不将都城从镐京迁往东都洛阳,史称平王东迁,同时宣告了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中国历史也进入著名的春秋战国时代。
失败者的历史可以任由后人书写,周幽王其实是西周衰落的大背景下政治军事斗争的失败者,被后人描绘成了一位昏庸的君王,以戏诸侯的面目遭到千年耻笑。
谢谢阅读,请持续关注公众号“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是一种美德,让更多需要的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