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讲涉及词话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二、词的美感特质
1、词能传达出诗所不能传达出来的东西。
叶嘉莹先生以晚清遗民词人陈曾寿的《浣溪沙》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题目上来看,词的妙处在于它往往没有题目,而诗歌在题目中就已经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了。这中间先生讲到赋比兴。讲到心与物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由物及心、由心及物、即物即心。这三种形式分别对应兴比赋。分别用《诗经》中的《关雎》、《硕鼠》、《将仲子》来说明。一个是由外物引起你内心的感动,一个是你内心先有了感动然后用一个外物的形象来表现,一个是你就直接用你说话的口吻和语气把你的感动表现出来。所以,他们是作诗的方法 ,而不仅仅是作诗的技巧。《诗经》发展下来的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就是这个。所以诗歌注重比的方法,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而词呢,词也常常在表面上说一种东西,却引起读者联想到另外的东西,但叶先生认为这和传统的诗论所说的“比兴”是不一样的。然后,叶嘉莹先生分析陈曾寿的这首《浣溪沙》,词中“目成”二字意思的深厚,“天水碧”的典故,“缱绻夕阳红”的那一份心情,都是非常微妙的。这些东西如果用诗来写就变得落实了。这就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这么短的一首词,在短短的七个字里面就有说不完的意思,带给读者非常丰富的联想,这就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词之言长”。
2、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一首词是高雅还是淫亵的,我们绝不能只看它外表说的是什么,而要看它精神的境界是什么。叶嘉莹先生说,这里雅,是指典雅的,正当的,不偏邪的,而“郑”呢,《诗经》里有十五国风,其中有一个叫《郑风》。周天子派使者到各诸侯国采风——所谓采风,就是收集各地的流行歌曲。在采集来的各地的流行歌曲中,郑国和魏国的歌曲常常是涉及男女爱情的,于是就有了“郑风淫”的说法。所以“郑”和“雅”是相反的。以欧阳炯的《南乡子》、薛昭蕴的《浣溪沙》以及欧阳修的《蝶恋花》为例,同样三首词都是写美女和爱情的,但在质量上,显然欧阳修就和前两首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叶嘉莹先生推荐学习古典诗歌,要念的三本书,按顺序,《诗经》、《楚辞》,然后就是《昭明文选》。惭愧,作为语文老师,我只完整的读过第一本。)薛昭蕴的越女淘沙和欧阳修词中的越女采莲都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事情。但“淘金”和“采莲”这两个词在文学作品中带给读者的联想是不同的。淘金就只是淘金,而采莲却可以使你产生“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那样美丽的、关于相思与爱情方面的联想。“秋水畔”的“秋水”,那美丽二澄清的秋水也是文学作品中常涉及的。这个词语是我们联想到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越女采莲就是在秋水之畔这样一个美丽的背景中。西方文学批评注重作品中的结构、形象等质素,还注重作品中的符号,每一个符号常常都有它不同的作用。“暗露双金钏”中“金”的贵重,“双”的成双成对,“暗露”的隐藏、含蓄、不张扬。而薛昭蕴的越女淘金呢,“窄”、“轻”的轻微,“步摇云鬓佩鸣珰”,头上戴的一走就动,身上佩着的一走就响,都是张扬的、显露的。从中可以看出欧阳修陛下的女子和欧阳炯、薛昭蕴笔下的女子有很大的不同。“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这是女子一种自我认识和反省。当她对自我的美好质量有了一个觉醒之后,反而“芳心只共丝争乱”——我应该把我的美好交托给什么人?我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接下来她说“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当女子在为自己托付何人而心绪愁乱时,她是孤独寂寞的,其他的来时的伙伴已经走远,而现在她自己满心的追求向往、满心的惆怅哀伤,就是“离愁引着江南岸”——从水面一直延伸到岸边,于是从水面到岸边,便也布满了她的这些哀伤和惆怅。
3、怎样读词?怎样理解词?怎样体会词?
以王国维先生读词为例:南唐中主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叶嘉莹先生讲到,这里“西风”也叫“金风”。(这里牵涉到天干地支,需要理清楚。)金代表刀剑斧钺,那是一种杀伐象征。所以西风主肃杀,大自然中有生命的万物都在西风中衰落凋残。因此是“西风愁起绿波间”——当西风初起于荷塘的水面之上的时候,就带来了一片的悲伤哀愁。词的下阕,讲了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等待。(至于王国维对于这首词的体会和联想,要继续梳理第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