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K和大C都是平日聊得来的朋友,一个不太炎热的中午,我们边吃饭边享受闺蜜时光。
这两人都是辣妈,三句不离小宝宝。而我这位丁克,喜欢不时泼泼冷水,以打击她们过于泛滥而盲目了的母爱,提醒就算是出自于好意的严格与爱,也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久不能散的阴影。我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
小时候因为父亲酗酒,父母没少吵架。在我的印象中,家是纠结着爱恨离愁的地方,想离开却不舍得(之前写过《一次失败的离家出走》表达了儿时的这种感觉),想靠近却又不敢。在一次父母惊动了左邻右舍,家里摔砸的一片狼藉的争吵后,我终于憋不住内心的委屈,鼓足勇气走到母亲面前,哭着对她说:“妈妈,你和爸爸能不能不吵架,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不像你们这样!”说完的我仿佛完成了一个使命,只剩下等待结果,也或许是等待着母亲能上前抱我一下,或者什么也不必说,只摸摸我的头也好。但我等到的却是母亲毫不犹豫地一巴掌,清脆响亮,干净利落地打到了我的脸上。现在想起来还能感觉到当时脸腮的红热,还有碎了一地心肝与尊严。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严格地让我不敢亲近。这样的话在她看来是最最的不合时宜,也许还正好给她无处宣泄的怒火提供了释放的途径。
我说完,三个人都沉默了许久,直到小K看到我红红的眼眶渐渐恢复正常,她也说了一个憋在心中无处诉说的委屈。
哺乳期的她奶水不足,在经历了催乳师、按摩师的人工摧残,各类汤水的味觉摧残后,依旧不能为宝宝提供理想的母乳。小K的母亲将焦急变为语言的攻击,不断地指责小K没用,还说自己当年的奶水是如何充足。以致小K非常沮丧,一方面深感愧对于宝宝,另一方面体恤母亲帮她带孩子的不易,在指责中只能选择忍耐,徘徊在产后抑郁的边缘,这份委屈至今消化不来。
递给小K几张纸巾,没等她平静平静,大C也开始讲述她的阴影。
大C的母亲是豪放的女子,常年事业的打拼并没有给大C留下太多温柔。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大C利用劳动技能课学到的手艺,制作了一个小手工艺品,在母亲生日那天,满怀欣喜地亲手送给母亲。却不想母亲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放倒了鞋架子上,边穿鞋边对大C说“好了好了,我得快点上班去。”大C说那时的她懵在那里,被母亲的不在意打击得不知如何应对。
不知道说点什么能算是安慰,我们三个就什么都没说。
能够体会父母的艰辛,作为成人,他们有来自情绪、情感、工作、人际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并不能作到十全十美,所以不必怪罪。但这并不代表那时那刻的发生,给心灵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消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我们想不介意,但委屈和埋怨总会像幽灵一样干也赶不走,甩也甩不掉。
做父母是多么的不易,在成人的世界里,还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孩子,但有时本能的流露却可能不知不觉中伤了孩子的心。做孩子是多么的不易,在还没有长大成熟,或者心灵最弱小的时候,从对父母爱的依期盼和依赖,到不被理解和包容的失落,这样的落差就成为不能释怀。
难怪有人说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自己,造福儿女。身为儿女也是一场缘分,与父母恩恩怨怨的缘分,搅揉错杂在血液中,情感里,理不清,说不明。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会如我这般,一边对父母心怀感恩,一边却又忘不掉很多悲切的经历。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是对是错,因为我常常为自己忘不掉这些小小的悲伤而自责。
所以我想寻找一种态度,或者是一种情感中的立场,让我能够将对母亲的爱和对她的不满中和起来,使我不再纠结于两端,而是可以平静地接受,接受她的不完全,甚至是过错,如同接受她的爱一样自然。
可惜的是,至今我依然没有找到,依然在爱与埋怨中纠缠。是生活本该如此,还是我过于追求完美的爱的状态,而无法接受瑕疵的存在?终愿有一天,一切得以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