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点“迷之自信”,过度自信是人之常情。
今天,万维钢老师在他的专栏里,讲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效应,叫“邓宁-克鲁格”效应。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邓宁和他的研究生克鲁格搞了一项研究。他们招募了一批美国的大学生受试者,对他们的幽默感、逻辑推理、语法等几项能力进行了测试,再让受试者进行自我评估。结果是,越是没能力的人,反而越高估自己的能力。而那些真正水平高的人,反而还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越进步的人越是虚心,而越是落后的人越骄傲。越不知道的人,就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那些能力低的人,没有办法合理判断自己的水平。
就拿逻辑推理来说。如果我逻辑推理能力强,那我听到比我水平高的人讲道理,我至少能听懂,我就能感受到自己不如别人。可是如果我逻辑推理能力差,我就根本分不出来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分不出对错,再加上每个人天生的自我感觉良好,我就必然认为我其实还不错。
求知这条路是很难的。一知半解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已经很懂了。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状态。你以为自己挺厉害!因为你根本看不懂什么叫厉害什么叫不厉害——因为想要看懂,你首先得比较厉害才行。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网上有很多民科,动不动就质疑“相对论”,动不动颠覆物理学。你要想跟他讲道理,就得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但是因为他不懂,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那些事实和数据,你永远没办法说服他们。
罗素有句名言——“这个世界的麻烦就是傻瓜非常自信,而智者总是充满疑虑”。越是厉害的人,越是能认识到,自己仅仅认识到了这个世界、这个领域的一部分,做事越谨小慎微,对自己评估越倾向于低估;而反过来,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当然他们自己不这么认为),越觉得自己了解了事实的全部,常常对自己的水平过于高估。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让我们对自己能力的了解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