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

从20世纪80年代竞争性选拔开展以来, 在党中央和中组部的高度重视下, 全国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的方式实践和研究工作, 至今已经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多种竞争性选拔方式。其中, 第一步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媒介进行干部选拔方式相关材料的搜集工作, 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调查, 共汇总出40余种干部选拔方式。第二步是以竞争性选拔的核心要素———即干部选拔方式能体现出竞争性:具有公开的竞争平台, 公平的竞争规则;公正的竞争评判为媒介, 从40余种干部选拔方式中萃取出竞争性选拔方式18种, 具体是:公开选拔 (全国) 、竞争上岗 (全国) 、一评三考 (郑州) 、公推公选 (齐齐哈尔) 、公推公选 (依安) 、专项竞岗 (长春) 、公推公选 (江苏) 、公推竞岗 (长春) 、两推一评 (韶关) 、公推竞岗 (南京市卫生局、工商局) 、公推比选 (银川) 、三考三推 (扬州) 、公推比选 (牡丹江) 、公推遴选 (韶关) 、公推竞岗 (南京雨花台区) 、公推竞岗 (贵阳) 、“先比能力后考试” (丽水) 、公开遴选 (全国) 。

在这18种竞争性选拔方式中, 被法规认可且在全国通用的选拔方式只有公开选拔 (全国) 和竞争上岗 (全国) 两种, 其中公开选拔 (全国) 的选拔程序是:发布公告、报名与资格审查、统一考试 (包括笔试和面试) 、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党委 (党组) 讨论决定、办理任职手续, 选拔范围是面向社会进行, 选拔职位是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的领导成员职位;竞争上岗 (全国) 的选拔程序是:制定并公布实施方案、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委 (党组) 讨论决定、办理任职手续, 选拔范围是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 选拔职位是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职位。

在这18种竞争性选拔方式中, 未被法规认可但在全国通用的选拔方式只有公开遴选 (全国) 一种, 其选拔程序是:制定并公布实施方案、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委 (党组) 讨论决定、办理任职手续, 选拔范围是在本地区 (系统) 一定范围体制内干部中选拔, 选拔职位是内设机构领导职位或普通公务员职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