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宣告了!别担心,他们的微信不会消失,我们的思念也不会!

今天早上《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轻轻抚平了许多人心中深藏多年的牵挂。

从今年9月起,微信正式调整账号管理策略,对长时间不活跃的账号不再执行回收,那些停留在朋友圈里的过往与痕迹,也将永远完整留存,不再因时光流逝而被清理。

看到这条消息时,我第一时间想起了父亲——他离开我们已经快4年了,他的微信账号,至今还安静地躺在我的星标列表里。

头像还是他那束菊花,有白色、玫红色、黄色,像是我们对他永久的怀念。

以前总怕,怕某一天打开微信,再也找不到那个熟悉的头像;怕系统提示 “该账号已被回收”,连最后一点念想都被抹去。

妹妹比我更执着,这些年里,她从未停止过和父亲 “说话”:遇到委屈掉眼泪时,会发一句 “爸爸,我好想你”;就连做了一道好吃的菜,都会分享......

那一头永远不会有回复,可妹妹说,每次按下发送键,就像父亲还在身边听她絮叨,心里的空落落就会被填满一些。“好像他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还能收到我的消息。”

今天我试着给父亲发了一句 “爸,愿您一起安好”,看着消息框里跳出 “消息已发出” 的提示,忽然红了眼眶。

原来有些存在,从来不需要回应,只要他还在那里,只要我们还能看见那个头像,就足够了。

朋友圈里,还有几位已经过世的朋友,我也一直留着他们的位置。

有人的朋友圈停留在最后一条生日动态,有人还保留着我们一起参加活动的痕迹,有人也已经设置看不见了......

而这些痕迹,像一颗颗被时光珍藏的琥珀,记录着他们曾认真活过的证据,也承载着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

以前总说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可我们总在偷偷害怕,怕连 “记住” 的载体都消失。

如今微信的这个决定,恰是给了我们一份最温柔的成全。

它留住的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账号,而是我们与逝者之间最柔软的联结,是那些说不出口的思念,是藏在细节里的牵挂,是 “他们从未离开” 的心理慰藉。

那些停留在朋友圈的旧时光,那些再也不会更新的动态,从此成了我们与思念对话的角落。

只要我们还记得,只要这些痕迹还在,他们就永远活在我们的生命里,从未真正走远。

最好的纪念,从来不是刻意的挽留,而是让那些温柔的痕迹,陪着我们慢慢走下去,直到我们在另一个世界重逢的那一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