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的目的是让别人记住自己,尤其是记住那个有价值的自己。但有时候自我介绍会把自己带入到“坑”里,不仅是让听者记住了那个不太好的自己,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听者的反感,从而影响接下来你们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效果。
第一个要避开的坑: 负面
如果自我介绍加深了听众对表达者的负面认知或者负面联想,那么这次自我介绍就是完全的失败。
其实,没有一个人希望在自我介绍之后让别人对自己产生负面认知,很多时候,他们的初衷无非希望用反面比喻的趣味性和特殊性加深听众对自己的印象,但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
例如我有个学员名字叫潘玉莲,她上台介绍自己说,我的名字叫潘玉莲,和大家熟知的潘金莲就差一个字。
人们对潘金莲的评价已经形成共识,所以这个学员用潘金莲做自己名字的联想,就是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第二个要避开的坑:过谦
谦虚是美德,尤其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自谦都是自我介绍的重要理解。想想看古人是怎么自我介绍的,人们一般会自称“在下”“鄙人”“小人”“学生”等,即便是九五之尊,也会自称“寡(少德之人)”“孤(小国之君)”。
或许这种自谦的表达方式早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即便到了今天,许多人在做自我介绍时,也经常担心如果说明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成就,很容易会被认为有吹嘘之嫌,尤其是在公众表达中,更是如此。还有很多演讲者存在这样的心理:“如果自我介绍中的光环太多,大家对我的演讲期待也会更高,所以还是谦虚为好。”但如果在演讲时过分自谦,完全不表明自己的成就,很有可能会被人轻视怠慢。事实上,没有听众会去听一个毫无所成的人的演讲,演讲者必须把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介绍中恰当地体现出来,不要试图单纯靠演讲内容打动听众。
当然,谦虚还是必要的,对于谦虚和浮夸相比,人们还是更愿意接受谦虚的人。
第三个要避开的坑:浮夸
在做自我介绍时,演讲者通常会因缺乏关于自己背景介绍的思考,而导致两种极端,一种是刚才提到的过分谦虚、妄自菲薄,一种就是过分浮夸、妄自尊大。过谦可能导致演讲者说服力不够、演讲内容无法吸引听众等问题,最差的结果无非演讲失败。而过于浮夸不但不会让你的观点更好地传播,甚至可能会被拉入听众的黑名单,此后听众再也不会关注你的任何演讲了。所以,演讲中的背景介绍,必须低调地展现自己的成就。
曾经我参加过一门课程,老师上台之前的介绍可以说是做到了噱头十足,一方面他曾经的学员们上台,讲述这个老师对于他们的影响和改变,另一方面屏幕上放了好多名人大咖的推荐,而且在他上台后介绍自己的头衔都用了5分钟时间。我作为学员,当然希望给自己讲课的老师是一位牛人,可是,这种过于浮夸的自我介绍让我觉得有点儿包装过度,尤其是在我听完半天课程之后,我觉得他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所以这个老师也就上了我的黑名单,以后他的课我一次都没有再听过。
适度的包装或者说吹牛是可以的,只不过要注意度的把握。罗永浩在他的演讲中提到过一本书,是美国作家Peggy Klaus写的,书名叫《避免牛皮吹爆的“吹牛”艺术》,在书中,她指出了在吹牛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注意事项,提醒着人们要学习吹牛这门技术,而且还要把吹牛吹得更艺术一些。
第四个要避开的坑:通用
众所周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简历能够从成千上万份简历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简历中说明你的能力和背景正是你应聘的这家公司、这个岗位所需要的。如果你希望用一份简历吸引所有HR(人力资源经理)的注意,犹如痴人说梦。
同样,指望设计好一段自我介绍后,就想在任何场合应用,也是一种痴人说梦,这是一种思维懒惰的表现。说实话,过去的我就进过这个坑。
我们需要为不同场合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自我介绍,因为听众不同场合不同需要的自我介绍也不同。就如听众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更希望听到关于未来关于希望关于选择这样的内容,而听众是宝妈群体,他们更希望听到关于婚姻关于养育这些相关的内容。
就用孔雀来例证,孔雀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就让整个世界记住自己的美,但如果它面对的是犬科动物,即便再美,对方也无法欣赏,因为犬科动物只能识别出黑白两色。同理,当我们向听众展示自己的时候,也要选择对方在意并理解的内容。
愿我们都能绕开自我介绍的这四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