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道德经》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而脧(zui)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a),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解读】
这一章主要是讲厚德。老子把厚德的人比作赤子(婴儿),认为有厚德的人是合于道的,他们有婴儿般的纯真品性:无知无欲、朴实自然、生命力旺盛、和气盈满。不合于道、德薄之人,都会过早的衰败和消亡。
老子用赤子做例,说明道德淳厚高尚的人,就像刚出生的婴儿,生命力非常旺盛。新诞生的婴儿,内在都是柔弱虚静的,没有贪心。有厚德的人也一样,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相合的,他的心里没有危险好恶的念头,也就不会散发出对抗的气氛。因此毒虫不毒他,猛兽不咬他,凶恶的大鸟也不搏击他。
有厚德的人能达到婴儿般的状态,他们的骨头是脆弱的,筋是柔软的,但是他的手握起来却是非常牢固的。“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意思说婴儿不知道,也不了解男女之间的交合之事,但是婴儿的精气却非常盈满,终日啼哭,嗓子却不见沙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和之至也”,婴儿的和气非常醇厚,所以我没看见,有些得道、有德的人,天天工作也不见得他们很累的样子,说话多了嗓子也不见沙哑,其实就是精气神充足,内在的气息和谐。
《道德经》数次提及“常”,就是不变的常理。“常”的意思是“和”“静”“复命”,“知和曰常”指一个有厚德的人能悟到阴阳二气之平和会带来宁静。“知常曰明”,知道“常”的人就能够明了万事万物的规律。
反之,不按照生命的自然规律去行事,贪生、纵欲的人都是反道而行的人,这样的人最后得到不好的结果,因为他们的身体过早的消耗了,逞刚强,过早的耗散精气,就会过早的衰老,甚至短寿。所以万事万物到了最高地的时候,如果不合于道,就会物极必反,走向衰亡。凡事到了壮的时候,都要思考,不合于道就要向衰退方面过渡了。
【管理视野】
在企业管理中总有诸多不如意的、受挫折的经历,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是自怨自艾,不是破罐子破摔,而应该是加强无知无欲的修炼,最后涅磐而重生。当我们通过修炼,让很多的规律、真理成为我们完全掌握的工具的时候,我们就获得新生。这样的说教很容易理解,做起来也不难。可大多数人不这样理解,也不愿意这样去做。这是一种祥和的心态,只有这样 ,才能伸出如同婴儿般的双手握住理想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努力。人的一生,如果都是这样的自我解救,都有这样忍受、忍让的境界,没有理由不创造出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