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1
在开始聊段子之前,我总得铺垫一下,让自己对魏晋历史背景做个大概的了解。我是这么认为的,假设历史学家们推测都对(我是不是挺严谨?),那么刘小王爷为了避祸写段子和名仕贵族们搞清谈活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毕竟当时的当权者是真心手黑啊,谁也不想一个不小心掉脑袋,这政治归政治,清谈归清谈,虽说清谈有肯能误国,无论如何总比掉脑袋好。
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宋的临川王刘义庆;他编写《世说新语》是为了避祸,并不是为了写一部传世经典。
2、古代小说并不是严肃文学,而是类似今天的段子。
3、虽然成书原因不正经,但《世说新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
刘勃老师说刘义庆是为了避祸,我觉得挺对的,为啥呢?历史背景似乎就是这样。虽然我不确定清谈和刘小王爷写段子有没有必然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的士族们挺爱好这项运动的你。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权臣桓温召集当时的名士举行清谈,每天专题讨论《周易》中的一卦。皇帝司马昱也打算去旁听,但觉得议程不合理,说:“卦的内容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怎么能限定每天一卦呢?” 从这条记载里我们就能看出来,清谈的层次有多高、规模有多大,连当时的国家首脑都对清谈非常重视和内行。
这真的很“段子”啊,甚至还有点“英雄不问出处”的感觉。反正看了几个解说,就记住一件事儿,魏晋南北朝时期,似乎没几个靠谱的人。好喝酒、好老黄、好清谈。
(别怪我这篇摘抄多,在我看来都是重点啊!)
理想的清谈,在内容上,要有自己的创见,不能只人云亦云。发言的立意要高远,条理要清晰,言辞要简约漂亮。在外在形象上,要风度优雅,富于魅力,语音悦耳。清谈发言不同于普通说话,要有一套特殊的发音和节奏。有时候,宾客们会为发言者的语音之美所倾倒,甚至忘了当事人具体说了些什么。为了显示潇洒悠闲的名士风度,清谈中还要手持一种叫麈尾的道具,它形状有点儿像长柄的团扇,柄是玉或犀角的。清谈是哲学研讨会,也可以说是贵族们近似行为艺术的表演。
再多看几眼《魏晋清谈》对清谈场景的描述,怎么看怎么像古代版奇葩说啊!
【《世说新语》里,记录了很多这种场合。】什么场合?就是有文化的贵族们之间的开杠啊!
我估计吧,一是社会环境使然,二是确实“闲”的,不让搞政治咱们就来聊八卦呗。“魏晋名士在清谈中表现出来的言行和思想,成了古代文学名著《世说新语》的主要题材。”
你看,刘义庆小王爷的“高卧”算不算是引领了一批贵族“躺平”?
高层不敢搞政治,那编写小故事出来谈一谈,半真半假的,倒真的是很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