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有用吗? 有的人说有用,有的人说无用。在回答知识有用还是无用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个社会现象。
你会发现,自古以来,有些人满腹经纶,却郁郁不得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孔乙己(小学学过,印象深刻)。这种人,满口之乎者也,学富五车,却穷困潦倒。所以古人云:“十有九八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书呆子的叫法由此而来。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会发现,有一些人学历比你低,却比你更成功。也许你寒窗苦读十余载,踏入社会,收入可能还比不过一个卖茶叶蛋的。因此,有些人就得出了读书无用论。要解释清楚这种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先卖个关子哈,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知识?
知识: 就它反应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知识的定义我们能得出知识的分类。
1 显性知识。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也叫理性知识。如,学生在课堂上和读书期间学习的大部分是显性知识。
2 隐性知识。虽然知道如何做,但却很难告诉别人或写明白,说明白的知识。如,中医上有很多理论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即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再比如,师傅带徒弟,师傅知识可能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徒弟只能靠师傅身教和自己的悟性来学习。这种知识也叫感性知识。
至此,知道了知识和知识分类,也就能很好地解释文中上述提到的社会现象。显性知识多表现为书本上的理论,专家的话。具体决策?使用哪个理论?什么理论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书本上不可能教到,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所以,单纯的显性知识无法发挥作用,这就是古代书生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因为书生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具体工作,知识也就无法显现其价值。
这也就是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单位不愿意招刚毕业的大学生。招人时,既要求学历,又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更有甚者,有些单位宁愿招有一技之长的中专生,也不愿意要新毕业的大学生。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显性知识,欠缺隐性知识,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企业产生效益。
也是因为没有隐性知识,刚进去社会的大学生挣钱比不过卖茶叶蛋的。
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卖茶叶蛋的虽然没有很多书本知识,但其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经历了千锤百炼,积累了很多隐性知识(经验,技巧),这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与之相比较的。换句话说,就是卖茶叶蛋的社会竞争力强于刚入社会的大学生。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显性知识来源于书本,隐性知识是在实践中总结得出。用维度理论来解释的话,只有显性知识的人活在低维空间里,具备较强的隐性知识的人活在较高的维度里。
具有社会竞争力还远远不够,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成为状元,成为行家里手,就得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时,就必须具备一个能力—— 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个能力很重要,因为:
一 你的知识,经验,价值巨大。它就像埋在土里的钻石,只有挖出来,才能显示其价值。“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特长,只有发挥自己的长板优势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 如果不能将你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就无法商业化。只有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你的思想,理论,才能让别人找得到,看得懂,记得住,用的上,教得会,才能帮助别人快速成长。
三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能力成为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别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或者无意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因此,绝大部分人总是生活在原有的空间里很难有较大突破。即使想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那句话,能够将自身的知识,经验构建成系统性知识,你值钱的速度就像火箭在狂奔。
四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谁能将隐性知识最先显性化,谁就是知识创新的开拓者。如,孔子创造了儒家思想,老子写出了《道德经》。再比如,各行各业的先行者,多年后,他的思想,经验也有不同的人表达,但前者是大师,因为是他最早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
你的知识价值巨大,这里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呢?有以下几点方法:
1 和别人交流,讨论。和自己同频或者比自己牛逼的朋友交流,讨论,能够激发灵感,让自己收获巨大。
2 写文章,坚持日更,且每天持续围绕一个主题来写,这样能够系统性总结自己的知识,最后形成一套理论。
由此,我们知道了,知识的学习,不仅只是听课,读书,还需要通过谈话,观察,实践等方式获得隐形知识。最为重要的是将自己的知识从隐形向显性转化。只有有意识地显性化自己的知识,才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才能赢得合作机会,新的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