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保险经历
我在去西班牙之前,他们的医疗是免费的。后来由于经济危机,社会福利不断被压缩,所以我到的时候,就只有自己买商业保险。
要办理居留,保险是必须的,但是也有不同的规格可以选择,比如当时针对学生的,最便宜的,人民币大约五六百块一年,保障一般;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三百左右一个月。不管是前一种还是后一种,我都买过。生病了直接发邮件或者打电话,他们还可以帮忙预约医生。
当时我买的最贵的保险,一年下来的费用也才相当于当地平均月工资的一半。所以回来工作之后,我一心想要买好保险。去年看了一番,普遍好贵,比如以我现在的年龄,50万保额左右的重疾险,分20年付,每年需要支付1万多。如果再配上医疗和意外险,就更高了,差不多三四个月的工资。这样一比,我就觉得国内的保险有点鸡肋。从价格上看,难怪很多人宁愿不买商业保险。
其次是,服务意识,推销保险的时候,你是大爷;理赔的时候,他们是大爷。一位朋友说领会过理赔的艰难,再也不买保险,生死有命。平时把买保险的钱都用来保养。一位卖保险的朋友向我吐槽,我们公司的理赔率不高,而且甲状腺癌稳居第一。
国内买保险经历
我就在想,理赔率为什么不高?因为他们都没有了解保险条款,频发的一些重疾或许被排除在外,我也签了保险合同,发现里面的很多漏洞,在十天犹豫期的时候还在考虑是否退保;但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前,只能先买下暂时可以覆盖部分的。
在签合同的那天保险代理人是来我们单位找我,约定的六点半,结果她八点才到。我当时很不高兴,她后来解释说在路上遇到突发情况,不做良心不安,所以耽搁了。
我在想,难道是有人生病,要送医院?送老奶奶回家?
后来她描述:
上地铁之前,我在街上看到一个卖唱的,地上贴着情况说明,要给孩子治病、已经花了很多钱,不得已才在街边卖唱,还贴上了身份、学校证明。要是以前,我都是侧目而过,不管真假,毕竟我也没有那么多钱去帮助别人。有时候捐点零花钱;可是这次,我看到关注她们的人并不多,大家从旁边匆匆而过。我觉得心理发酸。
我想我是做保险的,我就得做点什么,于是,我就去把她的情况拍下来,传到网上。在我拍资料的时候,旁边渐渐围了很多人过来。我就在想,我的举动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人气,或许可以帮到她一些。
我就在这个时候给她普及保险的知识,保险是多么重要!要是她早点买了保险也不至于面对这种情况——毫无尊严,把自己和孩子的所有资料和隐私曝光于人前,就为了让别人相信,得到救助。要是我,我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到如此境地。我能感觉到她对我的感激,可是她却没有太多时间理我。
她的朋友圈发了图,标题是“你还不敢了解保险?你不买保险,我不怪你......”
她一边说,一边觉得保险神圣无比,而自己成了救世主,要拯救苍生。我觉得干一项工作有决心、有激情很好。可是也得有界限。我不愿意和她继续讨论界限的问题,因为我开始发困,昏昏欲睡;原来,保险代理人的专业态度就是这样的吗?只为了去完成她自认为“神圣”和拯救世人的任务,而让客户等了一个半小时。
在谈话过程中,我再次领会到保险里面的坑,或许对你以后避开保险的坑有所启发。
套路1——饥饿营销
这个保险只卖三天,过时就没有性价比这么高的呢。
我问:这个保险三天之后不卖了?
后来打脸的:因为这款保险很吸引人,需求大,所以我们延长销售期限。
实际上这就是嚼头,可以收一大批智商税。
套路2——专门定制
这是我为你专门筛选出适合你的保险种类。因为保险确实不会是万能的,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不一样,必须因人而异。
我问:那这个年末现金怎样算的?
答:这是我们的精算师算出来的,你只需要知道就可以,你以后看了不懂再来问我?
我继续:可是这是我第二次问,我并不需理财型的保险。
答:这是我们公司的普遍配置。
我:那就不是你专门为我筛选的呢?
她尴尬。
套路3——保险可以拯救你
街边卖唱的妇女就是没有买保险才那样没有尊严地企图得到怜悯,曝光自己和孩子的隐私。
我:所以她是因为没有保险才没钱治病?
答:如果有了保险赔付,她不会流落街头。
我:如果她能拿出那么多钱买保险,她会流落街头?如果她买了保险,她会不会更加一贫如洗?
她无语。
套路4——我的同事都买保险
我:你自己买的什么保险?
答:我没有资格买,因为以前的疾病历史,不能买。
我:那你同事呢?
答:我的同事,看到合适的都买,所以他们买了很多份保险,理赔最多的是反而是保险代理人,因为他们懂的保险的重要性。
我:咦,听着这么怪异,囤保险?
......
其他还有很多套路的,比如合同生效等待期,一次赔付终结,疾病三选一赔付.......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始终认为保险是必须的,但是要买到完全没有坑的保险几乎是不可能的。
多比较、多了解,可以选择到相对合适的,以避免某些风险。
保险毕竟不是万能的,所以挣钱的能力很重要;健康更重要,重要!愿你岁月静好,一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