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感情中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吗?伴侣不回信息就抓狂?在生活中常常害怕失去、被抛弃。童年时弱小无助的自己,仿佛又重现了。如果你也经常有这种感觉,那可能是缺乏了恒常稳定的客体。
01 客体恒常性缺失是什么
客体恒常期(Object Constancy):如果孩子顺利度过和解期,那么将获得另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客体恒常。所谓客体恒常,就是孩子内化了自己的母亲。举个简单的例子,妈妈在短时间内离开了孩子的视线,孩子也知道妈妈还存在,不是消失了,也不是不要自己了。
如果恒常稳定的客体还未在你的内在形成,此时,接纳这种不安,将是你接下来的功课。
02 原来没安全感是这样来的
在心理类书中了解到一个概念“客体恒常性缺失“,意思是,婴儿在两三岁时会有和母亲的分离焦虑,只有安全地度过这个时期,才能够理解他看不见、摸不着或者感觉不到的物体,仍然是存在的,才能建立“客体恒常性”,长大有安全感。
而有些人在婴儿时期,养育者没有给到很好的照顾和陪伴。长大后会没有安全感,表现在亲密关系中依赖性强,对方不回信息容易焦虑。
03 抱抱受伤的内在小孩
我终于读懂自己,也可以治愈自己。想起儿时的一件事,也许在上幼儿园之前,三四岁的样子。午睡醒来后,家中空无一人,房间门也被锁上,小小的我趴在窗台上大哭,那种被抛弃的无助感穿越时空,甚至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忙于工作,没有别人帮忙,妈妈一个人照顾哥哥和我,她应该很忙很辛苦,所以忽视了我儿时安全感的建立。
还有一方面,是上段错误的婚姻中,对方遇到矛盾总是回避或者冷暴力,为了得到他的回应,我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像个面目可憎的疯子。结果要么是他的辱骂恐吓甚至暴力,要么是我低头服软。儿时本就匮乏的安全感,在有毒的亲密关系中,再次被粉碎得所剩无几。我不太信任别人,不信任会有稳定的亲密关系,更不信任会有人真正爱我、爱真实脆弱的我。
童年的忽视、过去的创伤,再纠结痛苦也没有用。幸运的是,通过自我学习,通过阅读心理类书籍,我找寻到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心理学中有句话是,“看见即疗愈”,我看见了,看见了内在的小孩害怕被抛弃,看见了无助弱小的自己。
04 没安全感的人如何自救
首先,需要认识到人都是复杂的,一段关系的结束,只是自身需求和价值观的不同所导致的结果。我们本身的价值不由这段关系决定,无需否定自己。
其次,虽然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确定和安全,但是我们已经成年,曾经的弱小和被抛弃的恐惧已经没有办法伤害我们。相信自己有权力、有能力选择不再被抛弃、被拒绝。
最后,要记得,任何时候我们都是有选择的。无论儿时父母是否给予过我们安全感,成年后的自己都可以凭借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可以成为自己内在的父母,给自己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