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 | 卖冰棍的母亲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母亲家里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还有一个弟弟,因交不起学费,小学没有读完辍学在家,班主任到家拜访,说这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应该让她上学去,外公借钱又上了一个学期,新学期没有钱交学费,又辍学在家,班主任也没有再来过。

外婆心疼母亲,劝说外公让母亲去上学,外公把母亲的书包扔进火灶台,母亲从此再也没上过学。

母亲辍学在家,每天要去煤矿检煤,一去就是一整天,把煤背回来己经天黑,每天如此,直到煤堆成小山,外婆会把煤砸碎,在用水一起搅拌,在捏成包子大小排列整齐放在阳光下晾干。

那时候一天时间很长,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农村的活是干不完的,猪永远吃不饱,牛永远在田间地头劳作,母亲是勤劳的,在我记事起,母亲就是干活的主力,一些年壮的男人也比不过母亲,父亲真的是赚到了。

母亲十九岁那年谈恋爱了。

那年外公家买了一辆脚踏车,那时候是为了送弟弟妹妹去上学,为了能学好脚踏车可摔了不少。夏日,母亲做起了生意,骑着脚踏车卖冰棍,冰棍放在泡沫箱里面,盖子上面是个圆孔,够一个手伸进去。母亲就这样骑着脚踏车,来回穿梭各个村庄,母亲必须在冰棍融化前把冰棍卖完。

夏日炎炎,母亲一刻也不能耽搁,汗水己经浸透了她的衣裳。村里有个很瘦不高的小伙蹲在村口,他知道母亲这个时候应该快到了,母亲戴着草帽,穿着花点短袖,满头大汗的像一阵风一样飞驰而来。母亲把车停在村口樟树下,开始叫卖她的冰棍,一毛一根冰棍啦……

小伙凑过前,我要一根冰棍,小伙已经连续好几天来买冰棍,我想你们已经猜到,小伙就是我的父亲,那个话特别多,爱吩咐别人干活的父亲。

父亲并不是这个村里的人,父亲跟着他的师傅在这学手艺理发,每天早出晚归徒步几公里为了学一门手艺。

父亲来的次数多了,跟母亲的关系也开始熟络起来,父亲说等他学艺好了,也要骑着脚踏车,去各个地方给别人剪头赚钱,父亲后来不紧开了店,还收了徒弟。

入秋后母亲就不在卖冰棍,父亲因见不到母亲,直接跑的村里找母亲,外公知道后说父亲家里穷无父无母,不允许两人见面。后来听母亲说,父亲胆子特别大皮也厚,被外公怎么骂都不走,再后来就有了我姐姐。

母亲结婚外公配了一台黑白电视,第一次看新白娘子传奇,就是这台电视看的,一直到我小学,黑白电视只能听到声音,屏幕一片雪花。

父亲刚开店,生意还不是很好,母亲经介绍到厦门给人家当保姆,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母亲打电话回来,先会打到村里有电话人家,再请人家过来通知我们去等电话,那时候电话真是个稀罕物。

父亲的店铺生意好起来,母亲也回来了,母亲会和我们分享她当保姆的日子和她看见城市的样子。母亲每天把饭菜做好,看着雇主家其乐融融吃着母亲做的饭菜,母亲就会想起家里年幼的孩子,泪眼婆娑。

以前时间很慢,想念会变成一张邮票,连接我们的思念,以前时间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本文作者 | 村里的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乡村的邓老师大名叫邓仰清,已从人民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了近三十年。今年90岁的他,满头银发,削瘦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热...
    虬田阅读 3,690评论 176 140
  • 1991年,我离开护漕港后,母亲买了一辆脚踏车,29寸的凤凰牌脚踏车。母亲辞去了电工厂的工作,成了一名菜贩...
    一半散人阅读 1,660评论 2 6
  • 本小说灵感来自于小说《云边有个小卖部》的书名。 男主:谢阳 江城一中高一学生,有许多爱好,看小说,打游戏,画画,但...
    云边有个小卖部_2c47阅读 1,479评论 0 1
  • 小学二年级刚开学,同学都还没认全,书桌洞里发现了一张卡片,是那种很有层次的泡沫粘着小人的贺卡,很好看,但是没打开看...
    怪力少女吧啦啦啦阅读 1,183评论 0 1
  • 我出生在江苏东部的一个农村,从记事起,我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家门前是一条马路,通往外面的世界,尽管在十岁之前,我还没...
    丧dog阅读 33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