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好回想一下,小时候呆呆看过什么。挑选一个印象或一幅画面写出来。
我的母亲是山东烟台人,父亲是山西忻州人,姐姐和我出生在父母相遇的青海。小时候每到放假,爸妈经常带我和姐姐回到农村,回到他们从小生长的老家,去田里挖花生、刨土豆、掰玉米,去草丛捉蚂蚱、捏豆虫、追蝴蝶,一幕幕至今令人兴奋不已。对比如今的孩子,日日生活在嘈杂快频的城市里,写作业、玩Ipad、坐电梯,那时的我们每年至少2次超过1个月的乡下生活真是无比幸福啊。
姥姥家的小院子有个南房,专门烧火做饭,也存放一些粮草。南房有个专门的平房顶,每次暑假回去我们都特别喜欢在上面玩耍。记得5、6岁回去时,还常常乘着月光唱歌跳舞给村里的爷爷奶奶看。
白天,我总是喜欢搬个木头小板凳坐在房顶,眺望村子里一户户农家的灰色平房,远处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地,芋头叶、花生苗,整整齐齐的一块一块。当风吹来,它们就齐刷刷的弯下腰去,温柔又从容;等风离去,又缓慢慢的站起身来。恰似一群舞者,伴随舞曲在每一个恰当的时机,整齐划一的弯下又起身,时而又自在的各自舞着……就如此的一遍遍,一回回,乐此不疲。
2. 尝试随时记录,确定自己更适合手机记录还是笔记本记录。记录两天后,发一张笔记截图或照片。
2种方式我都在用。不过我发现自己还是更加喜欢用笔记本记录,不带任何条纹、格子的空白本,那种同时带动手、心、脑的过程让自己思如泉涌、灵感喷发。记录时还能配以自己需要的形状、图形,标注不同的颜色,更加的自在、便捷、灵活,因为有很多感受的带入。
不方便的时候我也会选择手机记录,比如:讯飞语记,能快速准确的识别语音,转化为文字。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