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1.两个“见”字。古今注者对乾䷀之九二爻辞中的两个“见”字,大多理解为:第一个“见”,通“现”,读xiàn,出现、发现之意,第二个“见”,读jiàn,晋见、拜见之意。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以为两个“见”字,均应通“现”,读xiàn。第一个“见”字,是指九二具君子之德,处地道之上,时值“现”时,主动而“现”;第二个“见”字,指九二居有为之位,又值“见龙在田”之时,应有所作为,若能得上之伯乐相助、或者贵人提携,则可遂其健行之志,此时宜期“大人”而“现”。
位卑之人,为晋身去拜见大人,本无可厚非,也是理所宜然之事。但若大人事先连人都没有听说过,又怎么可能得到大人的召见呢?故位卑之人既具才德,在不达天听前,也是无以得见大人的。反之,倘若大人已“现”,欲成其大事,必会网罗有才德之人,以作其辅翼,自上召下,此时位卑之人方能遂愿。因此,古今注者将第二个“见”字,读作jiàn,理解为晋见、拜见之义,笔者以为谬误。,《易经》六十四卦中,卦辞言“利见大人”者共有四卦,分别是讼䷅、蹇䷦、萃䷬和巽䷸;三百八十四爻中,爻辞言“利见大人”者共有三爻,分别是乾䷀之九二、乾䷀之九五和蹇䷦之上六。玩味其辞意,情皆隐内而显外,志均主于外而从于内,故乾䷀之九二爻辞中的两个“见”字,全部通“现”作解,更为妥适。
2.在田。九二居乾卦䷀之下体乾☰之中,于三才而言,为地道,故曰“在田”。《中庸》云:“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在田”,欲遂其健行之志,宜“居易以俟命”,以期大人“现”而用之。易言“田”者,大抵有二义:一为田地。如本爻辞“见龙在田”、师䷆之六五爻辞“田有禽”、恒䷟之六四爻辞“田无禽”;二同“畋”,谓打猎。如解䷧之九二爻辞“田获三狐”、巽䷸之六四爻辞“田获三品”。
3.大人。《易经》中,有“大人”、“先王”、“帝”、“天子”、“后”、“大君”、“圣人”等不同称谓。辞曰“大人”者,一般指德位兼具之贤人;辞曰“先王”者,是对垂统后世对已经去世的君主的称谓;辞曰“帝”者,以主宰论;辞曰“天子”者,以正位论;辞曰“后”者,乃天子诸候的通称;辞曰“大君”者,指的是天子的尊称;辞曰“圣人”者,系君主时代对帝王的美称。
4.德。《论语·为政》云:“导之以德。”皇侃疏引郭象云:“德者,得其性者也。”德,指的是一个人的品行。《易经》六十四卦中,彖辞言“德”者共有三卦,分别是坤䷁、大畜䷙和大有䷍;大象辞曰“德”者共有十四卦,分别是坤䷁、蒙䷃、小畜䷈、否䷋、豫䷏、蛊䷑、大畜䷙、坎䷜、晋䷢、蹇䷦、夬䷪、升䷭、渐䷴和节䷻。三百八十四爻和两个用爻中,爻辞言“德”者共有五爻,分别是讼䷅之六三,小畜䷈之上九,恒䷟之九三、六五和益䷩之九五;小象辞言“德”者共有七爻,分别是乾䷀之九二、用九,讼䷅之六三,小畜䷈之上九,蛊䷑之六五,恒䷟之九三和益䷩之九五。
5.普。《仪礼·士虞礼记》“嘉荐普淖”郑玄注:“普,大也。”《老子》第五十四章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乾䷀之二爻,如若发生爻变,由阳“─”变阴“--”,则乾䷀变为同人䷌。同人䷌之六二爻辞是:“同人于宗,吝。”
鉴于上述,乾䷀之九二爻辞可作如下理解:九二君子以阳刚处乾䷀之乾☰下体之中,有刚中之德,具出将入相之贤,正值有所作为之际,犹巨龙离隐出潜,现于地上,以期高飞,故曰“见龙在田”。九二君子居得阴位,处乾䷀之下体,其贤德虽已初昭,然惠泽于天下时机未至,只能“居易以俟命”,又九二君子不事“同人于宗”,欲遂其健行之志,就有待于“大人”“现”而任用,故曰“利见大人。”
乾䷀之九二小象辞可作如下理解:本爻以巨龙离隐出潜,现于地上,以期高飞之象,说明了九二君子的品行,在于有所作为,志在将其贤德泽及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