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对匈奴卑躬屈膝的采取和亲政策,自然是有他的苦衷的。汉、楚之争虽然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杀戮却相当的严重。刘邦于公元前200年,从白登一路逃到曲逆(今河北顺平)时,高度赞扬了曲逆城市的发达,说:“雄壮啊,我到过很多地方,只有洛阳和这里最为繁华。”曲逆当时不过只有五千户,要知道在秦朝时它有三万户。按平均每户五人来算的话,曲逆只有两万五千人。曲逆距离汉楚相争的主战场,有一千公里之遥,尚且如此,汉楚相争主战场的悲惨程度可以想象。所以当时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的增加。
刘邦之所以在白登失败后,不能反击;吕雉被冒顿调戏后,仍要厚着脸皮乞怜,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汉朝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同匈奴一战。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刘盈继位后没有多久,功勋宰相萧何撒手人寰,接替者是曹参。新的宰相曹参是道家思想的拥护者。他认为,对于人民就要像对树苗一样,不能每天都往上拔它,那样不但不会帮助它成长,反而会至于它死地。只要不管它,它自会茁壮成长。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曹参一切依照他的前任萧何所制定的规章办事,不做任何的改进,只要有人向他提出该井意见,他就请人喝酒,直到喝的人家酩酊大醉,不能讲话他才放人家回去。曹参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刘盈的不满,曹参就问刘盈:“你的才能比起你的父亲来如何?”刘盈答道:“不如”,曹参又问:“那你觉的我的才能比起萧何来如何?”刘盈答:“不如”。曹参说:“这就对了,比我们能力强的人制定的规章制度,我们这些低能的人岂能为了自我的表现而去随意的改变。”刘盈听后只能支持他的做法。
刘盈逝世后由他的儿子刘恭亲继位,可是刘恭跟政治女强人吕雉不和,吕雉一狠心毒死了刘恭,选择了刘盈的另外一个儿子刘弘继位。公元前180年,一代女中豪杰吕雉逝世,她前脚刚走,后脚大将周勃就发动政变,把吕雉的亲戚朋友,杀个干干净净,废掉刘弘,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选择了刘恒继位,刘恒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史书上西汉的“文景之治”就是由他开始的。
历史证明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刘恒虽然贵为亲王,而且年纪还轻,但是却没有纨绔子弟的脾气,他为人诚恳谦卑。受妻子窦氏的影响,他是忠实的道家学派的粉丝。他从老子的思想中总结出三点做人的基本准侧:“第一:仁慈;第二:勤俭;第三:别人没有做过事,千万不要去做。”
刘恒的性格加上信仰使他确实做到了以上三点。他在位期间,废掉了割鼻断足的酷刑,安抚贵族,优待老人,还经常免除全国的赋税。有时甚至穿着草鞋上殿,他最宠爱的姬妾所穿的衣服,不是当时最流行的拖地样式,因为拖地的样式费布料。一次刘恒想修建一幢新的宫殿,可是当他听说需要耗费两千两黄金后,说:“没想到要那么贵啊,这是十个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了。”最后竟不修建了。刘恒逝世后,他的儿子刘启(汉景帝)即位。由刘恒的皇后,刘启的老妈窦太后主持国政,窦太后也是道家学术的忠实粉丝,所以在她的主持下,国家安定的现状得以维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指导思想是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得像天边的浮云,绝不会主动追求,也绝不会跟人竞争,如果有人竞争,就立刻退让,使对方在没有竞争对手之下自行崩溃。所以,文帝和景帝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的政治动作,只是沿着刘邦和一批开国功勋所制定的路线走,虽然无为无治,但是却在客观上让西汉帝国平稳的度过了帝国初创的瓶颈期。
道家政治的推行,使得人口大量增加,社会财富也随之大量增加。各地方的仓库,都告盈满。中央的直辖仓库,因为存粮太多,以至于发霉腐烂。存钱也因为太多,一直不曾动用,所以连串钱的绳索都被虫咬断。之后汉武帝所发动的一连串的战争,大部分的军费都来自于这几年的丰富储藏。
不过,道家政治的缺点也随之爆发。那就是富人更富,而穷人更穷;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到了后来,人口越来越多,耕地越来越少,贵族和富农在政府不干涉的间接保护措施下,大量兼并自耕农,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主阶层。贵族、富人的田地一望无际,而穷人却连摆放一根针的地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