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明:诹来的故事,如有雷同,本人放弃;视为无效之作。大过年的只求搏人一笑。)
封建帝制时期,社会底层的人们把“渔樵耕读”这四件事作为传家;读书人是很难混日子,除非你走科举入仕图,别无用途,世面上流传“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就是针对考不上举科的读书人说的。有些人偏不信邪,非要突破这个铁的定律。
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年青时捡到一个襁褓,细心哺养,精心料理,专心培养,盼望他成为人中蛟龙,教他读书习武,男婴茁壮成长,长到十八岁入春,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一表人才。
小伙子无名无姓,和尚只唤他斌儿,希望他文武傍身,樵夫一枚,砍柴为生;当时朱姓称帝,和尚把斌儿取名朱元斌,盼望他以文武中状元的意思。
元斌每天清晨上山砍柴到镇上卖,这一天,一台双人轿从街上走过,轿边上跟着个丫环,丫环穿着十分考究,他向旁边人打听轿里是谁家的女儿,有人告诉他是镇上大户莫老爷的独生女,人长的漂亮标致不说,还知书达理;于是他每天把柴挑到莫府附近后,边叫卖,边看书,想一睹小姐芳颜。
他时不时站在莫府西面的街角卖柴,正是莫小姐的视野范围内;他的一举一动,早被莫小姐闲暇时看在眼中,小姐见一个读书人每天砍柴来卖也怪可怜,经常差人买元斌的柴火,一来二去元斌与差人混的熟络起来,差人也觉得元斌这个人可靠,干脆交待他每天将柴直接送到莫府。
冬天快到时,莫府买了很多柴火囤积,元斌暂时失去了这门好差事,但一心想见到莫小姐的心没变;他把想娶莫小姐的事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是一个睿智的人,告诉元斌如此这般,便会大功告成。
第二天元斌依照老和尚的话,在山中挖炭窑,砍柴烧起炭来;炭烧好后挑到莫府西面的街角叫卖,天寒地冻,加上莫小姐很久没看到元斌来卖柴,小姐叫来丫环把元斌的木炭买下来,丫环从西门出来招呼元斌把木炭挑来,说天气冷要买元斌的木炭;十文钱一百斤讲好价格,两人把木炭过称,九十九斤,丫环如实告诉小姐,小姐把十文钱交给丫环,丫环又把十文钱给了元斌;少了一斤木炭按当时的钱计算一文等于十毫,一毫等于十厘,没有厘这个单位的钱币;元斌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对丫环说:“赚了一斤木炭的平宜下次来卖木炭时补齐”;大户人家那里会在乎一厘钱,丫环当即表示算了,没关系。
元斌高兴地走在大街上,逢人便说:“今天把木炭卖给莫小姐时强了一斤”。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莫老爷耳朵里,莫老爷心疼女儿,也不好训斥她,只能问丫环说某日是否买了一担炭?丫环答是有那么回事。莫老爷一时气急败坏,把元斌告到镇上衙门,衙门里差役立马传呼元斌,元斌如实将事情经过详细讲给县令听,他卖炭给小姐时确实占了一斤炭的平宜;莫老爷跪在大堂上听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打脱的牙齿往肚子里吞,连肠子都悔青了,认为是小姐买炭时给这小子强了一奸。
封建礼教的社会,女子被男人强暴那是一件很丢家风羞耻的事。此事一张扬,整个小镇家喻户晓,莫小姐听到此事,羞愧难当,寻死觅活;莫老爷无法,只有厚着老脸向庙里的老和尚去求亲,把小姐嫁给了元斌。
元斌与莫小姐婚后相亲相爱,莫小姐鼓励元斌读书,上京赶考;隔了一年的春天,元斌科举回乡,莫小姐生下一对龙凤胎,满月做弥月酒时,突然外面两骑快马来报,元斌高中进士,双喜迎门,被当地传为美谈。
樵夫读书无用意
略施小计娶娇妻
进士添丁囍迎门
一言转变命中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