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简单,与付出和回报成反比。
换而言之,谁的贡献更大,谁就更有资格成为审美者而非妆扮者。
越美越花心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动物界的案例吧,一般来说我们对于雄性更美丽的印象大多来自鸟类,比如经典中的经典就是鸳鸯,雄鸟非常漂亮而雌鸟则灰不溜秋,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人们大多想当然地以为漂亮的是雌鸟,而且还误以为它们非常恩爱。
嗯……错的离谱,鸳鸯只有在求偶期才形影不离,只要雌鸟一下蛋,雄鸟立即拍拍屁股走人,把养育小鸟的任务全部丢给雌鸟,自己赶紧去另寻新欢了。
两性平等典范
那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帝企鹅是世界上最大的企鹅,它们的繁衍异常艰难,要在极夜的时间,数月没有太阳的时间来到几公里的内陆,顶着零下60度的低温与十级的巨大狂风产卵,它们的蛋非常大,所以产卵完成后的雌帝企鹅就会非常饥饿,于是将蛋交给雄帝企鹅,自己立即奔赴海边觅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帝企鹅爸爸们挤成一群对抗寒风,不吃不喝,将蛋放在自己厚厚的脂肪下孵化。一个月后,小企鹅破壳了,帝企鹅妈妈也已经吃饱了,它带着自己积累下来的脂肪与一肚子还未消化的食物回来了,帝企鹅爸爸终于可以交班了,它们急急忙忙地奔赴海边觅食。
可以看出来,雄性帝企鹅与雌性外观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体型也完全一致。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极端严酷的环境压力下,如果两个亲代不通力合作的话,就根本无法养育后代,所以两性在这件事情上的投入是相等的,没有高低之分,自然也就不存在谁取悦谁的需要了。
这样的动物并不是孤例,信天翁、燕子等鸟类都是这样的平等地抚养后代地,它们的性别基本也都没有明显的区别。
而那些长得比较秀的鸟类,其中还有一些不输于鸳鸯的例子,比如天堂鸟、孔雀等,它们的雄性也都是对后代不管不问,只将营养集中在长得美丽上,以吸引更多雌性的青睐,也就是十足的“妖艳贱货”。
谁有资源谁就丑?
也就是说,在这些不平等的关系中,雌性是占有生育资源的,所以它们有资格挑选一个更优秀,更美丽的雄性。毕竟反正这些雄性都不会在抚养孩子上出一分力,为什么不去找一个好看的呢?
而雄性的美也并非毫无意义,其实这是一种资本炫耀。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华丽的装饰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比如夺目的色彩意味着更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身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之中。而且合成这些色素需要更多的能量与营养,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极端的比如孔雀,雄性巨大的尾巴已经让它们几乎无法飞翔,这在危机四伏的自然完全是一种自杀行为。
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中还能过得滋润,活得精彩的雄性,它们的基因一定比那些泛泛之辈强的不是一点半点,雌性选择了这样的配偶就是选择了优秀的后代。
进化留下的痕迹
好的,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人类,相信你已经可以猜到了,没错!人类这个物种在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都是男性掌握着生育资源,没有男性的持续贡献,生育抚养后代根本是不可能的,准确地说如果只有女性,就连活下去也是非常困难的。
而与今天文明社会导致的男女失衡不同,在过去几万年间,因为男性从事分工通常是狩猎之类的危险性较高的工作,而女性一般会执行采集与照看后代为主的比较安全的工作。所以男性的死亡率比女性要高不少,所以通常是男性数量少于女性,为此女性需要展开性别内的竞争,为获取更强壮,更有能力保证食物来源的男性的青睐。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普遍感觉女性之间的关系不如男性来的纯粹的原因,因为男性在外打猎分工配合与默契是必不可少的,而女性的工作虽然也需要合作,但是一般每一件事情还是各自为营,互不相干。再加上明显或是潜在的竞争关系,才进化出了不同的性格机制,这也就是“宫斗剧”来源的科学依据。
最后再说到美貌吧,上面那些基本已经把答案说明白了——没错,女性更美的进化机理源于取悦男性的需要,是自然进化的必然产物,这样的结构在动物界是相当罕见的,因为我们是一种特别的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才进化出了独特的雄性负担主要生存压力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