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昨天和今天上午我学习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好的故事》《爱莲说》《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这一天半的学习,我发自内心的想说,听王老师的课真的就是一次头脑的洗礼,而听有一些老师讲的课真的是在浪费时间。
《好的故事》这篇文章一开始我看不懂,而王崧舟老师也说这篇文章应该是小学教材中最难的文章。但是通过王老师的教学之后,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深的体会,突然之间理解了鲁迅的文章是那么的含蓄深刻。有人把鲁迅的文章比作是插入国民党心脏的一把匕首,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这篇文章之后,我对此更加深有体会。
教学这篇文章时,王崧舟老师以课后的习题作为线索,随堂落实。这篇文章创作于1925年是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王老师首先让大家学文章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然后再去理解120年前的1925年的历史,了解文学初创时期那些。词语和现在词语意思的不同,进而问学生为何我们不能将鲁迅文中的这些古代的词语改为现代的词语?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的小结也让我们更理解的要尊重作者尊重历史具有年代感。
接着王老师又出示了文中一些比较难懂的词语所在的句子,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借助资料,增长见识等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后第一题的时候又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题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找到了这个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分别体现在哪里?通过学生的。讲解老师,深入浅出的去指点,让人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思,同时又借助冯雪峰写的《论(野草)》中借助资料提取了1925年的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抓取了信息,让学生充分理解鲁迅的意图之后再让他们写一写“ 鲁迅啊,既然现实如此,黑暗生活让你如此苦闷,如此怅惘,如此孤独,你为何还要苦苦寻觅美的梦境,为何总是记得这样一个好的故事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梦境,就是鲁迅一生的希望,就是先生希望的梦境。通过这样一讲一对比我突然间明白了,鲁迅写这篇文章对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犀利的讽刺啊!
下午王老师在讲《爱莲说》时候,也提到了鲁迅。此时的鲁迅却是作为周敦颐第31世孙的代表,具有莲花的品格。王老师,在执教这篇文章的时候,先有菊花有牡丹导入,让人了解周敦颐所说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和“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何作者会写菊花和牡丹来突出莲花呢?进而讲解这就是写作手法烘云托月。王崧舟老师在讲解莲花品性的时候,将莲花的颜色、姿态、花茎、叶柄、香气、外形、位置,一一萝莉的出来,然后又让学生思考,莲有很多有用的东西,莲子,可做药,莲藕,可食用,莲蓬,供观赏,但为何作者却单单写莲花呢?而又引出莲花的品行和君子之间的关系。你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物喻人。最后又通过周敦颐的几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周敦颐一生都做到了,莲的品质。同时又进行了深入拓展,并不仅仅只有周敦颐,他的后人周树人、周恩来也具有莲的品质。这样的升华达到了境界,也让众人具有清醒的头脑。
今天上午王老师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抓住了关键词16年前,抓住了回忆,通过四个时间节点,将本文分为了四个部分,同时又通过让学生去寻找李大钊反常的表现,来找到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而通过这样的句子又体会到了李大钊的品格。最后又通过父女的对话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李大钊的精神信仰,抓住了文中的题眼———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然后。又将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的事例列举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他们也同样是被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们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师在举例的时候还跟随时代的脚步,将钟南山抗击疫情的故事写了进来。最后作者在清华。课文的开头和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当学生了解是前后照应的时候。是老师再深入的灵魂疑问。这样的雪仅仅是让我们记住1927年4月828日,这一天吗?肯定不是他是让我们去记住李大钊的精神。而这样的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革命的成功而消失,因为这样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通过一天半的学习,我作为一个老师对教材的理解,真的汗颜:周老师,是杭州师范大学的教授,但是却又深入底层来对我们进行指导,有了她的引导,我才发现以前去听那些老师的课是多么的浪费时间,我也相信有了这一个好老师的领导,我教书也会做得好。今天中午我拿出来背课本,我想从现在开始我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备课认,
真真的钻研教材,这样我才能够不负革命先烈的期望,不负今天的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