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向上而行,没有人生来甘于落后。
在他们遇到难关时,最需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成为那座可靠的后山——相信他们能重新站起来,哪怕他们自己都已不再相信自己。
可现实常常是,孩子刚振作没几天,又跌回原处,甚至脱口而出:“我就这样了,算了。”
这种无力感的根源,往往来自他日积月累欠下的“账”。当别人都在学习新知识,他却始终在原地填补旧坑,孤独地走着别人早已走过的路。
且不说他能不能补得上,光是这种孤军奋战的疲惫,就足以让他下意识地想放弃。
我也曾在对孩子分析试卷时,轻飘飘地说出“你要查漏补缺”。现在回想,那简直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怎么查?怎么补?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意义又在哪里?
如今我想说,其实“查漏补缺”大可不必。学习的本质,是提升你的学科能力,而过去那些错过的知识点,不过是能力的载体。
前面的载体没学好,没关系,我们不必回头硬磕。只要把现在学的每一个新知识抓扎实、学深入,一样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
这也正是许多孩子小学成绩平平,初高中却能逆袭成“黑马”的原因。
当孩子在学习新内容或写作业时,如果突然遇到一个完全不懂的知识点,在学校,就鼓励他直接去问老师;在家里,父母可以帮他找一本对应的参考书,让他专门看懂那一个点就好。
千万不要因为一个知识困扰,就要求他把整个章节、甚至整本书重新学一遍——你要知道,守护孩子的信心,远比填补知识的漏洞更重要。
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暂时忽略那座看似巨大的“欠账”高山,让他先放下包袱,轻松跑起来。
告诉他,这只是学习路上的一道瓶颈,一旦突破,就会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当我们陪孩子走过一段路,他终于取得一点小进步时,也请别急着去夸他的“成果”。
否则,敏感的他可能会觉得:“你还是看不起我,因为这只是我本该做到的程度。”
我们要肯定的,是他努力的过程:
为什么我让你的孩子不要“查漏补缺”了?
“这段时间,你的学习节奏特别好,也越来越专注,所以进步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能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前面一定会有更多惊喜等着你。”
请相信,孩子天生就拥有向上的力量。我们不是要赋予他这种力量,而是要唤醒它、解放它。
让他为自己而跑,而不是为填平过去的坑而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