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砸一部小说》有这样一句话:
一部小说结构不好,编辑可能会看几分钟;如果是语言的问题,恭喜您,不过几秒钟就会被编辑“毙”了。
小说如此,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应该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好的写作语言就好比一个人得体的着装,即便五官长得不够精致,至少整体的形象还是摆在那里的;相反,粗劣的语言,就如同一个人邋遢的外表,没有人愿意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发现你美丽的内心。
那么,什么样的写作语言才是受读者欢迎的呢?
堪称写作入门指导书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给出了答案。
关于语言的运用,捞干了说,奥秘全在6个字上:准确、生动、精练。
1
准确
01、用准确的数据,代替模糊的语言表达。
举个例子:
今天的会议,大部分人都来参加了;
今天的会议,参会的48人,未到2人。
如果你是领导,你愿意听从哪种工作汇报?答案显而易见。48、2,两个简单的数据,领导一听就知道了参会的人数;
虽然“大部分人”的说法也没错,但“大部分人”到底是多少人呢?26人,还是49人呀?
不要用模糊的概念,让别人猜猜猜。
02、少用不必要的形容词和副词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有一句对话:
“不,”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
假如我们加一个修饰词,将这句话改为:
“不,”老人坚定地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
仅仅加上了“坚定地”3个字,就将读者的理解框定了。哦,原来老人的状态只是坚定的。事实上,老人内心可能还夹着一种期盼,期盼孩子跟他一起捕鱼,同时还有着一层对孩子的关心。
斯蒂芬·金有句名言,“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
文章写作中,尽量少用副词和形容词,让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这种体验是愉悦和有共鸣感的。
但并不是说,不能用副词和形容词。相反,有些细节的描述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度,还要靠作者自行把控。
2
生动
自媒体文章写作中,有一种文体特别收欢迎,那就是故事文。
这种故事文,往往用第一人称“我”来展开,或倾诉,或叙述一段曲折的经历。读者往往将自己代入其中,感受“我”的喜怒哀乐,重温“我”的心路历程。
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文章,实在是一种最讨巧的语言运用。
不仅表述起来更简单,而且读者容易受到情绪感染,产生共鸣。
当然,如果全篇都是“我”一个人在诉说,也难免寡然无味。这时,适当加入其它的案例素材为作料,这样的文章就“五味俱全”了。
综艺节目、电视剧桥段、身边人的故事、历史典故、书籍、还有名人名言、金句等,这些素材都可以灵活运用。
比如我昨天拆解的一篇来自《十点读书》的文章,《人生最好的修行:享受孤独》,收获了十万加阅读。
运用的素材有:
名人名人6句,综艺节目2个,电视剧案例2个,书籍2个,身边人故事2个,还有自己的案例,再加上总结出来的金句。
案例之丰富,论证之生动,给了阅读者一场视觉和思想的盛宴。
3
精练
怎样做到让语言更加精炼呢?做好以下3点:
01、多用短句,长短句结合;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一篇文章,展现在你面前的全是一个个长长的句子,先不说容易产生误解,单就这个长句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就不想看下去?
文字,作为传达思想的工具,能让人看得下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砍断长句,多用短句。这样的语言,如同职场中盘发或短发的女强人,泼辣干练;当然,如果女性全部“短发”,也难免索然无趣。毕竟,长发飘飘的美女,也是一道风景。
也就是说,在众多的短句中,加入部分长句,长短句结合,语言才变得多姿多彩。
02、少用“文绉绉”的语句
有个中文系的同学,很喜欢用“逝去”、“青色”、“秀色可餐”、“推敲”、“垂青”等一些文绉绉的词。
我也一度膜拜,大神啊,能这样说话的人才叫有文化。但时间久了,愿意跟她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都生怕自己理解错误,也处处显示出自己没文化呀。
写文章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不接地气”的词,自然不被大多数人喜爱。
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别人喜欢,还是“多说人话”,说别人容易听懂的话。
03、删掉废话和重复的词
看这句话,“过去,我曾经是个爱做不切实际的白日梦的女孩”。
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当然有问题。首先,“过去”和“曾经”重复,其次“不切实际”和“白日梦”重复,相同意思的词语,只用留下一个就可以了。
这个句子改为,“我曾经是个爱做白日梦的女孩”,是不是更加准确?
4
本·琼森(美)在《木材,或关于人与物的发现》中写道: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是啊,语言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写作中的语言,也是如此,通过笔端的文字,我们可以描绘出作者的“模样”。
准确的语言,是一位严谨、务实的财务;
生动的语言,是一位能说会道、善于交际的销售;
精炼的语言,是一位能将日常琐碎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行政后勤人员。
一个良兴运作的企业,需要各个岗位人员团结协作、相互支持;一篇受人欢迎的文章,需要的语言,填充进合理的框架中。
语言的奥秘,全在准确、生动、精练,6个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