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7

传习录(卷  上)

【五五】更觉良工心独苦


问:「文中子是如何人?」

先生曰:「文中子庶几『具体而微』,惜其蚤死。」

问:「如何却有续经之非?」

曰:「续经亦未可尽非。」

请问。

良久,曰:「更觉良工心独苦。」


[译文]

陆澄问:“文中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生说:“文中子是一个孟子所说‘几乎具备圣人条件,只是某方面稍有不足’的人,只可惜他很早就死了。”

陆澄问:“可是他怎么会犯仿造经典的错误呢?”

先生说:“续经的行为也不全是错误的。”

陆澄问先生为什么。

过了很久,先生才叹道:“现在我越发能够体会到‘良工心独苦’这句话的含义了。”


释疑:

文中子乃隋末大儒,在盛唐宰相中,其门人多达十数人,可见其修为非同一般。在另一节还有学生拿其与韩愈相比问于先生,先生答“退之去文中子远甚”,由此可知先生对文中子的赞赏。这里先生对文中子“基本上具备了圣人条件”的评价,应该还是比较客观的。

阳明先生之所以讲续经未可尽非,其意有三:一是续经与很多著述相比,只是形式不同,但其意义并无大的差别;二是续经的是与非,要看续经人的本意和目的;三是为学必须深入进去,往道上会,不可浅尝辄止。

“更觉良工心独苦”一句,出自唐·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这句诗的大概意思是,优秀的工匠,精雕细刻,如何用心良苦,从外表是看不大出来的,只有良工自己知道。至于为什么先生良久才以此句诗作答,其寓意深刻,定是先生有感于真正的圣学,即良知之学不被当时主流认可而憾惜的肺腑之言,只有先生自心明白。这里的独,即是说的良知独知。独便会有寂寥苦闷,所以为学修行要耐得住孤独,或许圣人正是从这种寂寥和苦闷中寻找到人生自由至乐的。

王通续经,未可尽非。

良工独苦,其苦自知。

先生苦心,时人又有谁知?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阳明先生“良久”,这“良久”是有苦说不出的那种徒劳的、悲壮的含义。“良工心独苦”啊:为了把一个东西做好,那是很苦的。


批注:

①文中子。详第十一条,注一。


②具体。语出《孟子,公孙丑篇》第二上,第二章。言有圣人之全体,但欠广大。


③蚤死。文中子三十四岁死。


④更觉良工心独苦。语出《杜工部诗集》卷四《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意谓其苦自知,难为他人言。


净心斋笔录

2023年4月11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