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与玫瑰
文/静怡的兰苑
不知什么时候收藏了一篇优阅读,大概也是当时时间紧迫,来不及细读,又觉得错过太过可惜,便收藏了。今天也许是文章那根神性的弦拨动了我的神经,也由此就有了下面的文字。
这篇优阅读介绍的是熊培云老师的《慈悲与玫瑰》一书。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需要一朵花开的时间,可是有的花开的好快哦,我是慢热型的人,不会那么快的爱上一个人。但爱上一本书,花开一半也许就够了,我这样写的时候,似乎瞥见了窗外的阳光。
优阅读的文中有节选《慈悲与玫瑰》的章节。很巧的是熊培云老师也提到了阿多尼斯的一首诗《致西西弗》,当然书的封面设计也由此而来。他说相信只有读懂了加缪的绝望与幸福的人,才会真正理解它。
我立誓在水上写字,
我立誓与西西弗斯一起
承担他无言的巨石
我立誓与西西弗斯一起
经受那狂热与火花,
并在失明的眼中
寻找一根最后的羽毛
为秋天和野草
写尘土之诗
我立誓与西西弗斯活在一起。
而我在读到阿多尼斯的这首诗歌时,也曾触动,并留下只言片语。
读阿多尼斯《致西西弗》
文/静怡的兰苑
至少,我不用发誓
我已在水上书写多年
我不用刻意站在西西弗身边
因为我们多么雷同
我有时甚至怀疑
“我要在失明的眼眶里
寻找最后的羽毛”
可熊培云老师说:“而我亦宁愿相信,以追求美好生活的本性,我所往复推动的不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生命中的玫瑰”。
或许我当时是有点小忧伤的,我看到的石头就只能是石头,为什么不是花朵呢,也许是忧伤蒙蔽了双眼,也许是我的格局决定了我的认识。
西西弗斯的故事流传多久了,突然有了这样经典的逆转,这脑洞得开多大啊?!问题是整个画面除了温情还很和谐,要命的是熊老师让这种荒诞合理化,人情化,让那些徒劳变得有意义,也就是说让那些痛苦变得有意义。
就算我是管中窥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由此预见它奔跑的辽阔的草原一样,我想《慈悲与玫瑰》一定是一本不俗的书,值得用心去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