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你没离开过波士顿,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政治抱负,他的性倾向,他的所有作品,对吗?但你不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你从没站在那里观赏美丽的天花板。我看过。
——电影《心灵捕手》
那种刻苦,专注,细致,精湛的工匠精神带给我最直接的震撼,那种传承与创造也让人心生敬意。
记得摄影艺术家马良曾在微博里说过一句话,“最美的东西往往都由最脏的双手创造”。在各种条件都原始落后的古代,工匠们靠着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在有些劳作环境还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创造出巧夺天工惊艳世人的作品,也让我等后世子孙有幸欣赏和瞻仰,并为之惊叹,已属不易,更不要说这些作品所代表的研究价值是何等珍贵。
去过一些城市,如果行程允许,是一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的。我历史学得并不好,不懂艺术,更不懂考古,但是对于那些古迹古物,却有一种莫名其妙油然而生的兴趣。每每隔着玻璃橱窗,静静凝视那些穿越历朝历代经历战争洗礼之后而留存下来的古物,头脑中便会天马行空般流转出各种片段,想象制作它的工匠是什么样子,想象使用过它的主人是什么样子,它曾怎样被拥有过,又怎样被遗弃……由此也感叹人生你我乃至我们所处的现世,都不过是历史的巨幅长片中闪现的一个短小镜头,沧海一粟,浩瀚一星而已。
自认学识肤浅,头脑无知,自然不敢奢望与古人对话,倘若只是站立在那些沉默静美的古物面前,能够于它们无声的讲述中捕捉一二感动,则已十分满足。
想想看,古今共同一方宇宙天空,光芒穿越千载而明月不旧,那种遥远的亲切感让人觉得无比神奇。这其中,当是有一股多么神秘而令人着迷的力量在主宰。
影像的魅力巨大。当年,因为《一米阳光》而向往丽江,因为《似水年华》而向往乌镇,就这样被牵引着实现一场又一场旅行。如今,我想去绿瓦红墙的宫殿里一件一件仔细观摩那些至美的文物,甚至亲眼看一看那些修复它们的工匠,身临其境地观赏一下那些近乎失传的工艺;我想去西北大漠边陲小镇,感受荒凉和风沙,于清晨的阳光下凝视莫高窟里庄严秀美的佛像,在幽暗的洞窟里手电光线的照射下屏息欣赏繁复精美的壁画,去鸣沙山去魔鬼城,去沙漠里看一场壮美的日落。
就像我时常会想起的电影《心灵捕手》里那段台词,读再多艺术书籍,了解再多论调,都不及站在西斯汀教堂屋顶下闭上眼亲自嗅一嗅空气里的味道,亲眼看一看米开朗基罗的画迹。
即使腿脚之力有限,一时间难以丈量天涯,但读得越多,看得越多,向往就越多,梦想就越多,这毕竟是一件好事。书要一本一本读,路要一步一步走,只要还在进行中,那么或早或晚,一切终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