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该如何区分哪些是知识呢?为此,李笑来老师给“知识”定义了一个概念:
1、它会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2、长期来看它能为我们来更好的结果
以这两点为标准,很显然,每天所接触的大量信息是“不合格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知识呢?
在生活中总会听到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抱怨:“要是我男轻的时候多学一点知识就好了”。而这些人往往只会“感慨”,却迟迟不愿行动。
很多“拒绝”学习的人,有一个“通病”,就是总有一个貌似冠冕堂皇,经“理性思考”而得出的“结论”:“这些学了有什么用呢?”
这些在你的生活中一定多少都出现过吧,在一时的短视加上急功近利思维的“引导”之下,让你名正言顺的拒绝学习“没用”的知识。
只要是知识,以后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发挥它的作用,即便是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不管怎么说,把精力用在学习知识上也总好过白白的耗费精力来思考它“有什么用”强。
“想要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听过吧,说的没错,我曾经也非常赞成这句话,但是这类人多数都有一个共性:“既然任何时候都不晚,那么以后再努力也是可以的”,随之而来你的行动便是:“在当下拒绝学习”。特别学习这件事又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当它发展成为重要而紧急的事的时候,又“回归”上面的所讲的那样:进行无休止的“感慨”。
所以对于学习知识这一类重要不紧急的事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优先去做,就如有些鸡汤文所写的那样“你拒绝学游泳,当你的女神约你去游泳时,你难道就说:我不会吗?”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这类文章,但道理是对的,所以我也就引用一下,当然这一点我在之前总结《终结拖延症》和《搞定》这两本书的书评时也提到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现如今“碎片化学习”,是一个非常火的模式,因为生活中,很难有人会抽出大块的时间来学习,但一定要搞清楚“碎片化”指的是时间,而非知识,学习知识一定要进行体系化的学习,首要一点在于,深挖知识的“概念”,将最核心的发掘出来,将新的概念与已掌握的知识衔接在一起,组成网状结构,并不断拓展,并在你的言行举止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才能成为“真正”学到了知识,这一点貌似很难,但方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全面且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积累。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