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2. 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3.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4. 阿德勒心理学正是一种与虚无主义截然相反的思想和哲学
5. 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6.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7.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
8. 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9. 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10.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11.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12. 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中,就根本无法改变
13.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14.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15. 外部因果律就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16.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17.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18. 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19. 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
20.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21.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22.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23.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24.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25.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26. 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27.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28. 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是靠“我”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