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大家纷纷表示班里的孩子们多少有些浮躁的样子,一直按部就班的新课程结束了,他们感觉已经“完成任务了”,尤其是比较浅显的知识,比如说读会了词汇和课文,就会有已经“会了”的感觉,所以,就暂时没有了方向。 说实话,孩子们能够一学期坚持下来真的挺累的,老师们也一样。尤其是这学期加了课后辅导课,每天延迟了大约一个小时的在校时间。五年级和三年级因为抽测,考试科目更是频频加课,像宁老师这种非常幸运的三年级和五年级都教的,就更加疲惫不堪。所以,一个简简单单的“愿意”,恐怕真的有些奢侈了。虽然,我知道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不可能找到这种即时的答案,但我还是愿意选择这个话题去翻一翻书里的相关信息。
很意外的,我从书里读到的主要是家庭教育,或者是家校共育的内容和方法。比如,“家庭教学论”的要点是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把游戏和目的的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不断地保持儿童跟家长的精神交往。作者也提倡学生可以有一些学前期的“准备”(很开心,作为家长,这几点都是我尝试而努力基本做到了的。)也特别提出“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但我想,就目前教育状态下,真的很难。与唯分数论的斗争恐怕依然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但是,我依然愿意不断的努力爱护、培植和发展孩子们劳动的自豪感,尽最大可能让他们能够“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让他或她保持乐观精神以及对自己力量的信心(例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