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需要你先做一个小小的测试:以下几项,你中枪几项?
a) 都不容易
b) 你喜欢就好,随便吧
c) 别管我了
d) 忍一忍就过去了
e) 别伤和气
f) 那好吧
g) 可以,没问题,再晚我也会做完
h) 习惯就好
i) 我没错,但是,对不起
j) 我牺牲了那么多,你必须要记着我的好
k) 如果不是为了你,我也不会如此这般
l) 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让他不高兴了
……
2
如果你有很多项多能对号入座,那么“恭喜”你——你符合讨好型人格的某些特点;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那么也要“恭喜”你——你的朋友在迎合讨好你哦~~~
“讨好型人格”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它一直频繁的在各种节目中被提及。也许当时你仅仅就是会心一笑,然后一笑而过,但是你并不知道讨好型人格会让你失去自我,也会在相处中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负担感。
讨好型人格用心理学的一句话来解释,是指一个人应该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以别人为中心,也要假装能做到。简而言之,就是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悦纳别人。或许现在的你仍以为自己这样的作为符合中庸之道,但恰恰是这一点的认识正在毁掉你。在长期这样的行为准则下,人们会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变得虚伪,所谓心口不一——表面上处处为别人着想,实际上却十分的、处处的自私自利,外在的好人形象成为一种表演和扮演,俗称“会做人”;还有一种是变成了中国式的老好人——这种人是一切围绕着别人的需求转,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特别委屈自己,不敢表达意见,活的特别憋屈。
3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松子,从小就学着极力迎合身边的人,她努力扮鬼脸逗笑父亲,希望能得到父亲的关注与爱。而最后的人生却以惨淡收场,只留下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们这一代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有礼貌要好好学习要讨人喜欢,久而久之,我们开始害怕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学会了迎合别人:如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为了让父母露出骄傲又满意的微笑,即使我们心里再别扭再不乐意也会努力去做;如认真读书好好学习,为了得到大人们的肯定和认可,即使自己真的很想看动画片也会乖乖去上学。我们习惯于藏起自己的小情绪,可是在庆幸之余,我们也应该停下步子想想,我们的存在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吗?
毕淑敏说:“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 。”我们总是喜欢去点缀别人的风景,仰望别人的天空,而忽略了自己内心想要的,总把别人的看法看得很重而活不出自我。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会累,别人喜不喜欢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遵从内心,做自己喜欢的那个人。
一月打卡第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