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说,上海今年还没见桂花开。
而桂花在上海盛开,最早可见于7月份(早期桂花)国庆节之前在北京的日子,我就心里念叨着桂花,也深为见不到桂花而遗憾呢。月底回山西,决定在上海待一段时间,就朝思暮想,为能见到桂花而惊喜。所以踏上返沪列车,心就飞到桂花丛。到了虹桥站踏到上海的地,在出租车上就一个念头,桂花啊,我终于可以看到你了!可谓是千呼万唤,可谓是情有独钟。
正如《桂花,千呼万唤咋不来》一文中所叙,两眼望穿,归心似箭。但当下了出租车,背上行囊,拖着箱子,到了小区,望着一团暗绿叶片紧簇的如伞如盖的桂花树时,虽千姿百态,却没有我想像中的黄色的小花在绿色中迎风摇曳,也没有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令人如痴如醉。我失望了,心里一阵拔凉。桂花,千呼万唤你咋不开呢。
后来查百度才知桂花不开,是温度太高,久久不下雨所致。为什么温度太高,原本阴雨绵绵的江南,却长期艳阳高照。为什么原本久旱无雨的北方,却大雨滂沱,田野成泽国,玉米发霉长芽,房屋倒塌,文物被毁,路桥冲塌,铁路停运。人们祈祷老天,然而与老天何干?!
原来所有这些反常的天气,自然灾害,始作俑者并非老天肆虐,而是人类恣意向大自然索取而买的单。“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的”(卢梭),“破坏了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了你的生活”〈基米)所以雨果(《悲惨世界》作者)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我认为大自然并不是冷酷的屠夫,永远是善良的母亲,但又是一位冷静的慈母,深知老母鸡似的慈母,孵化出来的皆败儿。为了惩戒,所以忍住心中的疼痛,板下了脸,狠狠地举起了戒尺,重重地打在顽童般人类的屁股上。
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又是贡献者,还是引领者。自上而下,万众一心,为生态文明,生态多样化,生物多样化而不懈努力。山西右玉人多年来植树造林,历经磨难,将荒凉灰霾的头顶变成了碧空如洗的蓝天,硬生生地逼退乌素沙漠,将其变成了“大漠绿州”。河北承德的罕塞坝人,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使黄沙遮天,鸟无栖树的荒野,变成了鸟语花香,芳草萋萋,绿树成荫的“塞上江南”,国家森林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响亮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我做起,也逐渐达成共识。如减污降碳,如植树造林,如垃圾分类,如光盘行动,如爱护花草树木,如……
我在上海待了十天有余,最关心的焦点就是桂花是否开了。仿若天公作美,断断续续下了几场雨,时大时小,时长时短,而温度也时高时低。每天从小区出入,都要看深绿的桂花树浓密的叶子中是否黄色的花蕾。仿佛是桂树有情,桂花有意,前几天傍晚倒垃圾路过桂花村时,蓦然发现绿色之中,褐色之间(枝干),竟有黄色的花蕾,尽管如若嫩芽,那样的不起眼,但那可是我盼望已久,朝思暮想的桂花了!前天和在运城探亲姑爷视频,得知他20号去北京归队,这也意味着我在沪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昨天下午5,19分,在成都的战友邵大光给我发来短信,说他家窗外的桂花第二次开放。尤其是最后一句“看来好事不在忙,顺其自然就好”。擅长画牡丹的他,兴致勃勃地绘一枝碧叶之中怒放黄蕊的桂花,题名是“花香客自来”。
仿佛一个冲动的孩子,我匆忙趿上鞋,三步并两步下楼,啊,上海的桂花也开了,尽管算不上怒放,还没有令人如醉的桂花芳香,总算是桂花不负我,如期开放了。
在沙发床上惬意地喝口菊花茶水,我仍在想“花香客自来”的深深蕴涵。忽然之间,一个念头袭来,不是桂花负我,而是我愧对桂花呀!
2021年10月16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