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有感。
故事的起因,一个原本平凡的家庭,由于十六岁的女儿莉迪亚离家出走,被发现死亡,引出的一系列故事。
书中的女主,玛丽琳,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三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家庭,母亲一人抚养她成长。母亲是一位高中家政课老师,一生对她的期待就是找个优秀的男人,做一个完美的家庭的主妇。然而,她并不屑于像母亲那样把完美的家庭主妇当成理想。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一个真正的职业女性。
无论在什么时代,女学生和老师的恋爱,都不太稀奇。在大三那年,玛丽琳认识了一个华裔老师詹姆斯,年龄相仿的两人,相爱结婚生子。可能对于很多女生而言,能够和自己的心爱的组建一个家庭,已经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尽管玛丽琳不同于一般的女生,她有梦想有野心有抱负,但她不得不停止学业,进入家庭生活,相夫教子,洗手做羹汤。
于她而言,她不能在婚姻生活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烦闷憋屈。终于有一天,她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放下她的两个孩子和丈夫,偷偷的离开了家庭,想要完成未完成的学业。
然而,现实再一次把玛丽琳拉回原本的生活轨迹。学习期间,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再一次回到家庭中的玛丽琳,内心并没有妥协,她开始拒绝做饭,又把自己全部的野心和梦想寄托在了女儿莉迪亚身上。她把莉迪亚当作了另一个自己,要求她热爱理科,并热切期盼她有一天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莉迪亚为了博得母亲的欢心,也害怕母亲再次离家出走,全然失去自我地配合着母亲,直至有一天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而投河自尽。
再来说说,詹姆斯,这个应该是一家之主的华裔男人。从小在加州生活,父母并非商人,也只是为了生活偷渡过来的底层人民。为了让詹姆斯能够上学,在朋友的引荐之下,来到一所学校当维修工。由于种族歧视和家庭的卑微,詹姆斯并不能好好的融入他生活的集体,他只能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学业上,最后拿到哈弗大学博士学位,并且成为了大学的教授。他从没想过一个美国女子会爱上他,他把这一切当做他能融入这个环境的一个象征。他非常非常爱他的妻子,认为只要自己有能力就可以让妻子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他努力,让自己让这个家庭成为美国的普通人。但是,在这一点上,他并不了解他的妻子,不理解她的野心和抱负,不知道她是想要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三个孩子,内斯,莉迪亚,汉娜。爱屋及乌,莉迪亚聚集了夫妻两人的优点于一生,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爱与关注,这也是导致悲剧的焦点。而内斯,他懂妹妹的无奈,但无能为力。汉娜,一个来的不是时候的宝宝,不被爱,不被关注,更像是一个寄居在这个家庭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却早早就懂得察言观色。
我以为,当玛丽琳开始沉浸在悲伤里,不停的歇斯底里,当詹姆斯出轨,这个家庭已经不能承受更多,注定要支离破碎。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相互原谅,回归了家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实道理我们都懂,只是身为局中人 ,并非人人都能自省。玛丽琳不屑于母亲的梦想,努力想要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其实她的母亲并非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那也是母亲未完成的梦想。她有勇气去挣扎,去抵抗母亲的压力,确不曾想,自己一不留神确成为了像母亲的那样的人。
只是莉迪亚胆小怯懦,害怕再一次失去母亲,所以没有想过说出自己的心声。一步一步让自己活成了傀儡。当然这不是她的错,对于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傀儡。她只是想要去迎合这个家庭,让父母多一点快乐。
想到自己的生活。
似乎我是一个被放养的孩子,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并没有对我有太多的关注。他们眼里,哪有什么陪伴的概念,天天在家陪你,不吃不喝了嘛?
在长辈眼里,我算得上一个乖乖女,安静,不出岔。现在回想,相比同龄人而言,我都惊讶自己的独立。从没有独自出过远门的我,一个人去另一个城市读书,一个人去另一个更陌生的城市给妹妹找学校。也正是因为这些,父母才会对我更加放心吧。
记得读书的时候,很少跟父母沟通,相互之间都不太爱打电话,即使打电话也就是三言两语匆匆挂断。一直觉得,其实父母可能更偏爱妹妹一点。那些我想而不敢做的事情,妹妹都可以去做,都敢去做。
其实,大学真的能够让一个成长很多。一直觉得自己是那么胆小内敛的人,并不曾想自己也有一颗果敢活力的心;一直觉得对父母有那么点不理解,然后发现,每个家庭光鲜的外表下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父母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唯一相同点,就是离家远。也可能是在那段时间开始,慢慢的,开始理解父母,也开始寒暄生活。
大部分时间,人可能都是一个矛盾体。我跟自己说,要勇敢的对父母说不,也告诉自己,别太任性,偶尔还是要听一听长辈的话语。幸运的是,父母对我没有太多的要求。一句只要你过的好,涵盖了他们所有的期待。
是呀,只要我过得好就好。
我们总是在前行的道路失去很多很多东西,忘了初衷。面对别人的期望的眼神,其实心中可能有千千万万个不乐意不满意,但还是委屈自己去做去完成。
我们可能有一份看上去还不错,但内心确实不满意的工作。每天早晨都暗示自己工作如何不如意,一千一万次想要辞职,对那些恼人的事情说Fuck,但转过脸还是满脸假笑的去完成。
我们还有一个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所有人,都时刻提醒你,老大不小,该找个人好好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纸短情长,有的更多是责任。但你内心,却对那些认为你该结婚的人,充满了不屑。
生活在这个城市之下,怎么可能没有别人的期望,谁敢说自己不疲惫。偶尔,停下来,正视一下自己,听一听自己的心声。
此生很长,众人太多。
大概,你也只能不负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