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贵重,少部分因为砚台石质,多半因为制作工艺;紫砂壶贵重。少部分因为矿砂品质,多半因为制作工艺;名茶之贵重,则原料珍贵,则因为制茶工艺;价值连城的字画艺术,更是用真金白银、绝爱珍藏,表达对大师级匠人的无上赞美;其余如万里长城、景泰蓝、宣纸、潍坊风筝、张小泉王麻子剪刀、勾践剑、苏绣、藏刀、六必居酱菜、王致和腐乳等莫不如此。自古谦恭的匠人,厚植的工匠文化,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撑起了上至轩辕下至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明。
工匠精神在华夏大地灿烂了五千年,它是《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论语》中的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是《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是《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典故“运斤成风”……如此工匠文化,变的是手艺人的传承方式,不变的是匠心!
从古至今,我看到:神农在尝百草,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鲁班在研究土木建设;郑板桥在画竹,梅兰芳在练眼,袁隆平在研制杂交水稻,化工专家侯德榜在研制联合制碱法……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如今的工业化的“匠心”,在这个科技变化日新月异,工业生产和消费主义摧枯拉朽的时代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利润率、估值和营收都更加重要。如今走向国际的中国品牌华为,宁肯斥巨资,花上数十年只为研制个芯片;格力集团的匠心,从生产到成品的精细化管理,从车间工人钻研的技术到董事长董明珠雄才大略让人敬佩的巾帼精神……
这个瞬息万变信息化的时代,为什么工匠文化还那么重要,原因是工匠文化是我们名族的根,早在西周时代,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多是工行。
现在的许多行业,各个岗位,亦有熠熠生辉者,在自己小小的岗位上默默无闻,但在民众心里,却熠熠生辉。
工匠精神如小草一样生生不息,万代永流传;如小草样根植于大众,造福于大众,芬芳了四季,孕育了生命;如小草样给人以昂扬的形象,但服务着大众;像小草样,以谦恭的姿态,做着最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