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华杉详解
这段对话,我们在上一节介绍过了,按《史记》记载,是发生在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被困绝粮的时候。孔子对子贡说:“子贡啊,你认为我是对天下事物之理,件件穷究,事事学习,所以学得多、记得 多、懂得多、会得多吗?”子贡说:“那当然了!同学们跟老师学, 就是老师无所不知啊!”说完想想不对劲,老师问这个问题,肯定有什么话要说,马上又补一句:“不是吗?”孔子说:“当然不是!我是一条道,一以贯之!”
“吾道一以贯之!”在前面《里仁篇》,孔子跟曾子说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对曾参说: “曾参啊!我的道,就是一以贯之!”曾参说:“明白!老师!”老师出去了,其他同学没听懂,问曾子:“老师跟您说什么啊?老师一 以贯之的道,是什么啊?”曾子说:“就是忠恕之道。”
所以有人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忠恕之道了,忠恕之道,用民间的俗话来说,就是四个字——将心比心。儒家讲日用常行,儒家思想,和中国的民间智慧是一体的,都是讲日常生活。就像禅宗讲修行是什么,就是挑水砍柴。
忠恕之道,将心比心,落实到行动上是什么呢?“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想得到的,让别人也得到,或者让别人先得到。因为你想要的,你就知道别人也想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就懂得别人的感受和诉求。恕道呢,就是反过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遭遇的,不要施之于别人。
道理都懂——不对,纠正一下,不是都懂,是都听说过,但是都不懂,要做到了,才懂;做到多少,才懂得多少——这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
天下之事,多如牛毛,你能多学而识之吗?这就是我们说的学习 第一大病——老想学“新东西”!一听老师讲课——哎呀!这个老师不行,没讲什么新东西!或者对一些骗子老师、妖怪老师趋之如鹜, 如痴如醉,为什么呢?因为那老师讲的都是新东西!都是在别的地方听不到的!这就离开了正道,入了魔道,入了王阳明说的“断蹊僻径”。“老东西”你都会了吗?没有一件会的,只是听说了,晓得几 个词,就以为会了,要去学几个新词。这有什么用?
所以孔子,是把他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整个学问和行动中,这 才是真学习!
我们小时候,教室上往往挂着一幅标语:“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学海无涯,是庄子最早提出来的,原话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 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以有涯的人生,追求无涯的知识,那人一定挂了1
所以看别人的话,不能只看半句。你为什么苦呢?你用有涯的人生去追求无涯的知识,永远只能得到学海的极小极小的一丁点,那当然苦!因为你学习了一辈子,从来就没有体会过什么是学习!因为没有能知行合一。
刘澔觉
儒家讲日用常行,儒家思想,和中国的民间智慧是一体的,都是讲日常生活。学习儒学最重要的就是要“事上琢磨”“切己体察”。因为他讲的就是你的日用常行,那你通过事上琢磨,对照自己的日常的行为,心理状态,就可以照见自己。从而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而从之”“敬”“谦”“礼”等等的思想指导,行为动作,都是从这日常中学习,思考,总结而得。切己体察呢,你就得知行合一的做,然后做的时候自己体会,做了多少你就能体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你就能体会到什么程度。这是读论语,学习论语最重要的,它就是你做人的一本字典,你遇到不会的,你需要查字典。从孔圣人和他弟子们之间感受。
一以贯之呢,是自己要走的道,是你的价值观,是你在面对无数问题时候的决定,你的决策标准是什么?你是和子贡一样?随着局势调整自己,还是和孔子一样呢?这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了。
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个思想,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小的时候我们有梦想,想象着自己可以成为那个最出色的自己,长大后,随着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冲撞,“社会”这个“老师”会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行,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的接受了一个“现在这样”的自己。这一切都是“合理”的。因为,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现在相对是个“结果”了。
这一切看起来好像都“没什么问题”,但好像又失去了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去哪里,你想做什么?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你在这个蓝色的星球打算干点什么?一大堆的问题无从回答。
我好奇这个世界发生的故事,过去发生了什么,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为什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我好奇那些我还没有认识的人,认识的事,认识的地方,他们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当我到达一个,从从未到达的地方的时候,我会无比的开心,这里有这,还有这,还有这。他们又给了我新的启迪,新的感受,而这一切又能丰满我原有的知识。
如果我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我会这样的回答:
生命的意义在你出生在这个世界,你可以无限的学习认识这个世界,尽可能的了解这个世界,(要感恩这个时代)为什么要了解呢?我觉得如果你都不了解你存在的世界,从内心而言,确实有点遗憾,因为我知道我会死亡。也许到死都只是了解了一点,没关系,把自己打开,去了解就好了。生命在于体验。
那你向这个世界学习了那么多,或者说你享受了这个世界的那么多,那你总得回赠点什么吧?那这就是你人生的意义了。你想做什么回赠这个世界呢?
无论你拥有多少,无论你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穿了什么,最终当你的生命消失一切都会为零,那区别在哪呢?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从自己学习到感受生命人生,扯的有点远了,不说了,以后有机会再写。这所有写的东西呢,不是为了教育谁,都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自己问我自己的问题。我也从来不在乎谁看还是不看。非常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变好,一起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