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却没有多大成果?
在这个时代,别看一部小小的手机,它都给我们带来了大量学习的信息源。比如说一个微信app里面就有微信群,微课,公众号的文章,还有我们可以从手机里的浏览器下载些电子书和视频来观看等等,因此现在我们几乎是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是啊,我们一直都在学习,从生活中,从手机里,我们阅读,我们听课 ......
那么在如此庞大的信息源里,大家有没有感觉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收获只有在参与的过程中,才会更明显?
而当一切结束了呢?也许在各种平台上看到了好的文章,我们会给它点个赞,听到了好的微课,我们会赞赏一下讲课的人,看完了好的书,也就是看完了。然后呢?也许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可能在一昧认同TA人的观点,却忘了问自己:我有什么收获?
在另一方面来说,这是一种缺乏思考的表现。
这意味着什么?我们花了时间在阅读和学习后,很可能依然没有成果。
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分享。
二、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分享?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我总结了4点。
1.分享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学到的内容做个梳理
2.分享可以让我们与有共鸣的人产生链接
3.分享可以让别人受到启发
4.分享可以收到别人对我们分享内容的反馈,也许会让自己产生新的思考
昨天我还看到一句话说“分享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因为当我们在社交平台分享,我们就等于不断告诉别人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取得了什么进步,我们变成了怎样一个状态。”
也许我们会觉得分享是件很麻烦,浪费时间的事,可恰恰有时候怕麻烦就是最大的对时间的不尊重。
三、“我”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
1.生活。
当我们处于这个世界,每天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事,物,与各种信息源打交道,那么我们有什么感想呢?有什么收获呢?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些写下来?或者利用手机app,如备忘录,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讯飞语音等。
2.阅读。
(1)如果看了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写阅读笔记,可以根据别人的文章,写出自己的思考,为什么“我”会觉得Ta写得好?好在哪里?
(2)看了一本书可以写书的概括,到底这本书讲了什么?“我”有什么启发?
(3)如果是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书,我们更是可以把立马能实践的条目抒写下来或者用思维导图把那些条目罗列下来。软件如Xmind,Mindmanager等。
梳理后,这些内容通过借助微信,简书,豆瓣等平台把它分享出去。
如果可以的话,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能跟TA人分享。
四、如果“我”分享了别人已经知道的内容,那有什么意义?
我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可最终那只是“我以为”。
自从7月中旬在简书上写作后,我收到了非常多的留言。
我发现有些我以为是常识性的内容,其实TA人并不知道。
甚至TA人会觉得特别有用,然后感谢我。
对此,我真的感到很意外。
因为通过这个小小的分享,我帮助到了TA人。
并且即使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感悟会不同,分享的内容也会具有差异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管分享什么内容,受益最大的人其实是自己!
五、尾声
对于分享,有人会说没时间,很忙。可是如果当我们认真对一天的时间分配做个梳理,会发现其实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时间。而当开始真正分享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会发现世界很美妙,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处于进步之中,然后越来越好。我相信分享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更会让我们的人生过得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