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蜡染
班级:21美本一班
作者:黄思
苗族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龍浸染,然后用沸水去除蜡,布面上就会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蜡会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一蓝染的一种。其原理是用蜡密封佳织物纤维,不使染液浸入而形成花纹。在布浸染的过程中,蜡自然龟裂,会形成自然“冰纹”。尤具魅力。采用皵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士气息,是我国古老的印染工艺,是中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苗族蜡染技艺之所以能够被列为非遗传承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历史悠久:苗族蜡染技艺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在苗族传统文化中,蜡染被视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独特工艺:苗族蜡染技艺采用的是手工制作的方法,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蜡涂、染色、烧蜡等。在这个过程中,苗族蜡染工匠需要根据不同的图案和颜色,反复涂抹、染色、烧蜡,才能制作出精美的蜡染作品。3.文化价值:苗族蜡染技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苗族蜡染作品通常以自然界的花草、鸟鲁、山水等为主题,寓意深刻,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4.传承困难: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蜡染技艺逐渐失去了市场需求,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苗族蜡染工匠年龄较大,年轻一代对这项技艺的兴趣不高,导致传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蜡染技艺,中国政府将其列为非遗传承项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资助培训、开展展览、推广市场等,以促进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经过历史洗涤的蜡染作品,看似平凡,却又在不经意间散发着诗意的鲜活,浪漫的色彩和手工艺的不断创新经久不衰,魅力不减。纵观贵州苗族蜡画中的图腾纹饰,主要使用的图案题材有自然纹样、几何纹样与其它纹样。在表现技法与造型创意上,展示了苗族人民将写实与写意的创作技巧完美结合,打破常规,无拘无束,将“万物可相互转化”的民族理念渗透到蜡画作品中。正因苗族人所拥有的审美心理,才有那神奇幻化的创意法则:神、人、善、植物几何可相互结合、互通互感,没有逻辑,没有限制。贵州苗族地区属于高原喀斯特地貌,群山环绕,绿色森林植被茂盛,这里成了动植物的天堂,为苗族人创作蜡画提供了题材和内容。从人物鬼神到动物花草,民风民俗到日月星河,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通过苗女奇特的想象力,使其纹饰“源于自然,而超于自然",产生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蜡画纹饰,渗透出大山中古老质朴的神秘气息。苗族蜡染在图案题材独具特色,将内容和形式巧妙地融合一体。蜡染纹样说不完道不尽,大自然里的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水风湖水均可绘制成蜡染纹样。其至宰牛祭祖时套牛用的藤套或是连着头盖骨的牛骨形状;曾治愈过苗妇疾病的厥草,也是蜡染的吉祥纹样。图案题材主要来自对自然环境中物象的模仿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记录和表达,不仅如此,这些纹样还有一些传说故事。苗族蜡染的图案题材可分为七大类:蝴蝶纹:蕴含着美丽的传说,以此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热爱和崇拜;鱼鸟纹:代表着对生殖与繁衍的崇拜,对多子多孙的祈福;龙纹: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龙显得稚拙却与自然和人更为亲切,同样也有驱祸迎福,龙腾盛达之意。旋涡纹:在苗族文化里,同样载负着对祖先的缅怀;花草植物纹:为了记录迁徙途中的艰辛跋涉,以致对故乡的怀念;铜鼓纹:表现对先祖的缅怀,太阳的崇拜;星辰山川纹:表达对故乡山河的怀念和尊敬,已融入到每时每刻去。看似简单的操作,但实际上使用蜡刀绘制图案并不简单,单单是保持蜡迹的均匀,就十分吃力,更不用说是我们所看的那些更为精细繁复的图案了。心灵手巧的苗族女性,正是用这把弯弯的蜡刀,一笔一划将心中最美的画卷变成了身上的服装,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