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做见爸爸刚好想呻 却霎眼看出他多了皱纹 而他的苍老感 是从来未觉 太内疚担心 最心痛是 爱得太迟 有些心意 不可等某个日子”……
过年了,年味渐渐浓烈起来,从各类以年为主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从街中树上挂的彩灯可以看到,从家家户户门上贴的对联上可以看到,从家里各种包装的年货里可以看到,从外省回乡的票根中可以看到,从家里新蒸鱼馍馍枣馍馍出炉的热气腾腾里可以闻到,从卤牛肉的香气中可以闻到……过年了,好像过去的一切不遂都可以随着度“年”而去,新的一年载着满得溢出来的希望在人们脸上沸腾。
对于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度年方式(从时间而言),比如傻孩子以为过年大可以放心地呼呼大睡,勤奋的孩子却想着刚好趁着别人睡着的时候我再多学一点儿。
再学一点儿,不是被迫为之,而是来自我愿意的呼唤。再学一点儿里没有焦虑和等待结果的时刻,只有我愿意。再学一点儿就变得灵巧生动起来。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有几年生活特别坎坷,世界崩塌了,一片绝望的废墟中,既要张罗米从何处来,又要照料一家大小吃好穿暖,还有病人在医院,背后又有要债人不停追债(被动负债)。那些年里好像拖着伤腿蹒跚而行,但还是一定要读,一定要写,哪怕状态全无也不能停,否则腿长好了,技术却没了。由此看来,在下长久来所言想读想写但无暇之言实为自欺。
而此时将书单备好的人谁知节后有几本是完成时呢?是甘愿,也就不怕难。
吉本芭娜娜的一套书年前一阵在看1Q84时“路过”,便随手翻开读起来,看完《白河夜船》正在读《鸫》。吉本芭娜娜称这本《尽头的回忆》为迄今自己喜欢的作品,她曾说:因为能写出这样一篇作品,我才感到成为一名小说家真是太好了。这本书带在路上看实在合适。这也是我喜欢日本女作家作品的原因之一,一旦开始总会看完,说不上恢弘的震撼,但文字中流出的细微而缜密的描写总会与你的某些“生活有感”重合。读吉本芭娜娜之前,1Q84叁之后,看向田邦子的《隔壁的女人》和《阿吽》后本想记录,又想日后将向田邦子女士全部作品悉数读完,再汇聚不迟。是啊,就是这样看似边角的时间浪掷却可惜,幸而有这些文字为伴,才算“充盈”。请不要小看碎片时间,试问你有多少块状时间去读书呢?
另外一本是爱丽丝门罗的《亲爱的生活》,第二遍读,这次读才发现好。是导致睡时需要枕边人一翻身嘟囔一句能不能关灯啦?才赶紧合上书页的一本书。门罗的小说全部是短篇小说,能够将一生裁剪出一部分值得说道,不就是普通人的人生吗?
《小于一》是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俄裔美籍诗人、散文家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散文集。很多作者的散文集都非常好看,你得以看到作者对周遭环境的真实感受。
《日日是好日》是本讲茶道的书,“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
《千回万转 张爱玲学重探》是好友不远千里从台湾带回来的书,还有一本《哈佛写作课》。是大部头,所以迟迟不敢开始,但总要有个开始。恐难几日内消化,实需细品之作。
《我选择独自一人》的作者玛塞尔·索瓦热奥的作品,年仅34岁便因病逝世了。这本小书很好读,想来可以成为完成时。
《惊悦》是英国文学家CS·刘易斯的自传。自传也挺有意思,自传中作者的文字有些还挺具攻击性。想来日常想说没说的话大可在此时畅所欲言了。
此时窗外盛阳,一点点带着室外温度的空气从敞开的窗户飘进来。别人在忙碌“过年”的时候,我在这儿喝茶晒太阳咬文嚼字,这日子是不是太好了点儿。
明天就是除夕之夜,我想起吉本芭娜娜《白河夜船》里的话: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不是烟花,而是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地方,相聚在一起,同时仰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