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清爽天,起了个大早和家人一起去龙门石窟,准备顺道再喝一次名声在外的三旦羊肉汤。
车拐进那条老街,远远看到路尽头三旦羊肉汤那里多了个高高大大的红路灯,老公说:“看来这羊肉汤是真的火啊,都要专门装个红绿灯规范交通了!”我却隐隐觉得不对劲,一家藏在小角落里的店,再火也不至于这样啊,而且他家店在路尽头,门口地方挺大,有专门停车的地方,不会出现什么交通问题,怎么会专门装个红路灯呢,还是那种市政建设红绿灯。
来到红绿灯下才发现,居然多了一条新路。新路和老街垂直,宽阔、崭新,我们好像一下子从乡村进入了大都市,心中说不出的不自在。
“羊肉汤不会不在了吧……”我说。
“怎么可能,就在前面那里,你看那个庙,咱们上次喝完汤还去庙里转了转你忘了?”老公斩钉截铁地说。
庙还是那个庙没错,但我使劲瞅也没瞅到三旦羊肉汤的大招牌,也没有看到拥挤的喝汤人。老公说大招牌不是朝着这个方向的,喝汤人少也正常,现在又不是旅游旺季。正说着绿灯亮起,他一脚油门过了路口,直奔羊汤而去。
到了那里我们都懵了。别说三旦羊肉汤了,那里除了一家小商店,什么都没有。不是人去楼空,不是店面易主,而是凭空消失,连带着店门前的巨大空间,全都没有一丝一毫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老公把车停到路边,我们迷迷茫茫下了车。是这里没错,旁边坐落着千年古刹,错不得的。原来三旦羊肉汤店面的位置是一片小树林,林间有杂草,树木虽不是特别高大,但也是成年树的样子,像在这里成长了好多年。可我们上次来,也不过是一年前吧。
或许,崭新的柏油路可以解释这一切。房拆了修路,路修好了搞绿化,树木应该是大车从别处来过来栽下的。
我们呆呆地站在那里,背后是千年古刹,面前是一年新路。
我叹了口气,说:“那这是单独拆了这里的几排房子,修了一条路,是吧?”
老公也叹了口气,说:“是吧。”
“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原来的样子了哈。”
“可不嘛。时间的能量可真大啊。”
“市政的能量也很大。”
我们两个刚过三十的年轻人,像两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时间的洪流中感慨万千。“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隔着数不清的时光与岁月,我们与苏轼产生了共鸣。
来都来了,我们还是去旁边的寺庙里转了转。寺庙里有个罗汉洞,五百罗汉列坐两旁,和我们上次来的时候看到的一模一样。出了罗汉洞刚好碰上慈眉善目的老师父端着斋饭过来。老师父关切地问我们“吃了没?饿不饿?”在我们说了“吃过啦,不饿”之后,老师父还是把碗里的馒头递过来让我们,像家里和善、慈祥的长辈一样。在老师父眼中,世界万物,包括我们,应当如苏轼所言吧,逝者未尝往,盈虚者卒莫消长。
所以这变与不变,谁又能说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