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狠心地掐断孩子的自我感知过程,慢慢地让这根才华之藤就慢慢枯萎了。抛弃底层思维
生命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狠心地掐断孩子的自我感知过程,慢慢地让这根才华之藤就慢慢枯萎了。
如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普遍重视,但这种重视从我们农村的地方来看主要是对知识的重视,其实说白了重视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分数”的重视。
当一个婴儿凭借着自己的感知能力能慢慢观察到自己身体的神奇时,好为人师的大人们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孩子,这是手,它可以写字,可以劳动……几次之后,孩子的探索欲望就没有了,不想探索了,等着你来告诉各个不同的身体部位。
我们判断一个幼儿园好不好的标准就是这所幼儿园教不教识字?教不教数学算加减法。一旦有不教这些的幼儿园都会被诟病,大家都想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不能自拔。
上了小学初中,因为有了中高考的指挥棒更是填鸭式的灌输。
在作文教学上就重套路化的灌输。这种套路化写作往往要求学生遵循固定的模式、结构和表达方式。长期这样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过于依赖模板,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容易变得僵化,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常常我们对着内容空洞又缺乏思考力的作文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都不会写作文!”
为什么我们大人总会是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
做为一名母亲,也是一名教师我们要怎样控制自己的伤害行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抛弃底层思维,建立高阶思维,在孩子们面前适当的收敛也许是对教育最大的温柔。
孩子们面前不只有分数,还有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