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放假,儿子让我接他回家。
回来的路上,我俩同乘一辆车。他兴奋地说:“我同学xx特别有钱,他爸是煤老板。人家家里可是有矿的。”接着又说:“他的衣服都把柜子塞满了,用的洗面奶是二百多块钱的,你看我,从来都没用过那些东西。”
我打趣到:“因为你天生丽质,不需要这些东西呀。”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不跟别人比吃比穿,就想让你给我买那种减肥药。不贵,一个月也就二百多块钱。”
我拒绝:“药是不能乱吃的,何况你正在长身体。”
他一下子委屈得不得了,开始抱怨:“你老是替我把一切都计划好,为我考虑的特别周全,我承认你都是为我好,我也承认你的计划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是你把一切都计划好了,唯独没有考虑到我。”
“你老说我是巨婴,是'妈宝男',可是这难道不是你一手造成的吗?”
“你为什么不放手让我自己去碰一碰,只有我自己栽了跟头,我才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次都由你告诉我,我会特别反感特别叛逆,我为什么啥事都要听你的呢?”
“你啥都好,可是为什么从来不反思自己呢?你觉得你说的做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面对儿子一连串的质问,我没有出声。
这引起了他强烈的不满,他觉得这是我一贯敷衍他的方式。
其实不是,我确实在思考。
作为一个教育者,虽然在教育学生方面,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但是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方面,我老早就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但是儿子,妈妈并不是一个固执的人,她是会反思的。
这么些年,也许真的是我错了。看过了太多的虚伪与虚假,见过了太多的欺骗与欺诈。我就想着:如何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尽可能地让他避开艰险与艰辛,尽可能地让他少走弯路。但是其实,我一次次地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去做过,才会“吃一堑长一智”,才会有下一次的改进。而我,把能考虑的都替他考虑了,把能避开的都替他避开了。试问他这一路走来,一直有人替他打点,还需要操什么心?
我一直觉得他没有责任心,觉得他不知好歹,不懂得感恩。试问他没有做过,从哪里知道好歹?从哪里懂得轻重?
做父母的,总是假借着爱的名义,捆绑住孩子的手脚,让他们成长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巨婴”。等孩子长大,过分依赖父母,却又骂他们是“啃老族”。试想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至于这张纸上画什么,难道不是由父母做主吗?
想起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骆驼王子》中:那头健壮的小骆驼,就被他的长辈们呵护成了名副其实的“巨婴”。在他遇到心仪的母骆驼时,经不住母亲的呼唤,舍弃爱情,投入母亲的怀抱;在它的种群遭遇狮子的袭击时,他落荒而逃,直接导致了头领的死亡,遭到了其他骆驼的鄙视;在面对跟他一起生活的母骆驼和骆驼幼子时,他又表现出极度的自私和狭隘,竟然想去伤害那头幼小的骆驼,只因为其他骆驼关注了小骆驼而忽略了他。后来,他众叛亲离,只能投靠人类,依靠给人类运输货物苟且偷生,成了一头不用驯服的家骆驼,令人不禁唏嘘。
我的孩子,中国当代承受了太多太多爱的这一代的大多数孩子,他们的生存现状,难道不值得我们担忧吗?
我们的爱,看似无可挑剔,实际上在这一场爱的盛宴里,唯独没有孩子本身。
反思了整整一天,我心里觉得很对不起儿子。于是试着和他达成协议:从国庆开始,每月的生活费按月发放,但是不准买减肥药。同时他需要记一笔账,以备下个月开源节流。先尝试一个月,如果他自己大手大脚,撑不到下个月,那么协议作废。
儿子很开心。
其实我大概算了算,给他的钱和我按周给的数目基本一样,他开心的,也许只是一份体验,一份尊重,一份他本该早就拥有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