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月亮与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
【关于作者】毛姆(W. Somerset Maugham)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生于巴黎,10岁父母双亡,由叔叔接回英国抚养,因为身材矮小,说话结巴,总是被同龄人欺负,性格孤僻敏感。18岁在伦敦学医,后弃医从文。23岁发表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他的人生经历奇特:
-1892年,在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了六个月的见习生,随后进入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之后长达5年的习医生涯,让他了解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1897年,发表第一步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有过接触。1916年底,毛姆自旧金山出发,经夏威夷、萨摩亚、斐济、汤加、新西兰,最终抵达现代派绘画大师高更曾隐居的法属塔西提岛。这次长达半年的南太平洋之旅,让毛姆创作了这部《月亮与六便士》。
在文学界,毛姆是一个优雅、老道、冷漠的人性观察者,几乎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这也让毛姆成为了二十世纪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他的晚年几乎获得了整个欧洲文学界的一切殊荣。91岁,逝世于法国。
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
【关于译者】徐淳刚
1975年生于西安,知名诗人,翻译家,摄影师。出版有诗集《自行车王国》《面具》《南寨》,小说集《树叶全集》,议诗集《弗罗斯特诗集》《生来如此:布考斯基诗集》《艾米丽·狄更斯诗选》。曾或水沫诗歌奖、天街诗歌奖、后天学术奖、波比文化小说奖等。
这个译本据说是目前最好的一个版本,语言简洁有力,文辞优美具有诗意,尤其是对景色的翻译描述,简直不能更美,这有赖于译者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诗人和文学创作者。另外,本书最后的译者后记中,其对该书写的书评更是令我折服。对作者的生平,创作的原型其人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了作品的立意、艺术形式、小说主题哲提思以及个人对生活的理解。
【小说原型】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高更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又到法国海军中服务,23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还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梅特·索菲亚·加德为妻。可是高更在自己的绘画天赋召唤之下,35岁时辞去了银行的职务致力于绘画,38岁时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过着孤独的生活,并通过毕沙罗卷入了印象主义的天地。1895年以后,因健康原因和经济支持中断,精神受到刺激,自杀未遂。
小说最后,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倾尽所有才情的绝世之作的原型,是高更在1897年在塔希提岛创作的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幅画,用高更自己的话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这幅画中了。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
—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关于感受】
一、理想与现实(月亮与六便士)
其实这部书中,既没有月亮也没有六便士,这部书名的来源是毛姆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出版后,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中发表的一篇书评中写道:“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毛姆非常喜欢这个说法,所有才有了这个书名。但这部书的内容也实实在在诠释着相同的主题,月亮代表遥不可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身陷世俗与现实的生活。再这部小说中,我想每个人都找了自己的影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精神与金钱的较量,时时刻刻充斥在任何一个人的生活中。
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证券经纪人,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所谓的幸福生活。但在他40岁这一年,他抛弃了所有的一切,事业、家庭、金钱、名誉等等所有的一切,原因却匪夷所思:他想画画。为了画画,他穷困潦倒,行为粗鄙,毫无德行可言,对家人、朋友、情人冷酷残忍,对世俗的一切表现毫不在意,傲慢不屑。但在精神与艺术的追求上,有着本能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最终隐居山林,回归原始,并在病逝前创作出不朽的巨作,然后交代他的土著妻子在他死后烧掉绝世之作。
在关于其对艺术本能追求的方面,引用书中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 “你究竟为什么离开她?(妻子)”
- “我想画画。”
- “可你已经四十岁了。”
- “正因为这个才想,再不开始就晚了。”
- “你过去画过画么?”
- “小时候我很想当个画家,可父亲叫我去做生意。”
- “你会画了么?”
- “还不行,但会学会的。”
- “你认为,想你这么大年龄学画,可以么?大多数人都是十八岁开始。”
- “如果十八岁学,肯定比现在快些。”
-“这样做,是不是在碰运气?”
-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的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
读到这段时,我承认我被震撼了,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莫名其妙难以言说的精神诉求,不计任何代价,不论成功失败,如果不做,就会像溺水的人。现实中,我们都有或大或小的精神诉求,但一般来说,理性会压到感性,权衡利弊已作出做稳妥或最折中的选择。所以,小说中的这种有着超凡意志力的精神追求者更显珍贵,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及可望而不可及的诉求。他画的是他的理想,尽管贫乏,平庸,陈旧,但终究是理想;这就赋予了这个粗鄙的人一种独特的魅力。
二、爱情观
书中对爱的论述可谓经典,围绕不同的人物,呈现出不同的爱情观。正如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斯特里克兰原配夫人的爱是自我的,当丈夫离开后,她极力编造渲染丈夫是迷恋上一位法国舞蹈家而离开她,痛苦掺杂着虚荣心受伤的成分,对外界她极力表演她的不幸,赢得外界的同情。而在最后对曾经的,已经身故的,成为知名的艺术家的丈夫,温柔的娓娓道来,讲给所有慕名而来的人,标榜自己是天才的妻子,而已然忘记当初的那颗仇恨的心。
荷兰人斯特洛夫对其妻子的爱,是忘我且没有尊严的,他说:“我爱她,远远胜过爱我自己。要我说,爱情中如果考虑自尊,只能说明你更爱自己。”但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他的妻子爱上了斯特里克兰并为其自杀身亡,无论他告诉妻子自己如何不介意她的过去,如何爱她都没有能让她的妻子回头。“一个人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这是对爱情和人性多么敏锐的洞察力。
斯特洛夫夫人布兰奇的爱是占有的,她不仅仅想拥有斯特里克兰的肉欲,同时想拥有他的灵魂。因为她之前经历过背叛与耻辱的救赎,她软弱,所以控制欲极强,她满脑子现实,嫉妒理想。斯特里克兰说:“她千方百计布下罗网,就是想捆住我。她想把我拉到她那个水平;她一点都不关心我,只想占有我。为了我她什么事情都愿意去做,除了一件事,离开我。”我想,布兰奇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斯特里克兰就像一个救命稻草,当她发现这颗救命稻草只把她当成了一个模特,一件物品,当没有价值了以后,她选择了亦然赴死。但,自己的价值,真正应该是谁去定义呢?
斯特里克兰的土著妻子阿塔的爱是最原始和纯粹的,不添加丝毫世俗的成分,这与她的原始的生活环境有关,她的理论很简单,当斯特里克兰的了麻风病后,他提出要去山里住,阿塔说:“别人谁要走就走吧,我不会离开你。你是我男人,我是你女人。要是你抛下我,我就在屋后的树上吊死,我对上帝发誓。”最后谨遵斯特里克兰的遗言,一把火烧掉了房子和绝世之作,在她的概念里,爱就是服从和陪伴,她没有需求和欲望,从不打扰她丈夫的精神世界。
最后是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爱情观,他是个矛盾体,一方面又激烈的欲望,另一方面却又想克制欲望以让精神追求达到极致,关于这点,书中的主人公有这样经典的独白:“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真是讨厌,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这我的精神;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的支配,自由自在的去工作。”毛姆如是说,爱情对于男人来说,可能只是人生的插曲,同样坠入情网,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谈恋爱,而男人只有几分钟。总之,在爱情这件事上,斯特里克兰,既过分,又贫乏。
理想和现实,感情和理智,艺术和生活永远都是文学创作的主题,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体现。毛姆的小说深刻体现着以上的主题,所以毛姆的作品一定是一生必读的书目,他敏锐的洞察,犀利的笔触,理性的表达都是值得去体验的。
最后,引用书扉页的一句话:“人是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终其一生都在追逐星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