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抹去的记忆,看电影所有有趣的回忆都在小时候的露天电影里。那时物资还比较匮乏,信息不通,通讯除了写信,就靠口口相传。由于这样,所以很多有趣的事情,就发生在露天电影场。
相比现在在电影院看电影,无趣得很,黑灯瞎火,除了自己的伙伴,一个都不知道是谁。究竟那时的露天电影趣味在哪呢?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最大的娱乐就是看露天电影。那时公社分管下面的各个大队基本都有自己的电影放映队,我们共和大队呆得时间最长的是苏十六队长,和队员惠富。那时遇上苏队都是这样打招呼的,十六叔,今晚有电影看吗?我们在放映前早早就拿木凳排起队来了,定好位置后,就开始玩游戏,“跳大海”、“捏捏蜂”和“捉迷藏”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那时候缺衣少吃的,但整场奔跑,一点也不吃力。
露天电影都是在农闲时间才有的,收冬十月后,就数媒婆最活跃,开始牵线搭桥。所以,露天电影场又是男女青年相体的理想场所。双方父母,或叔婆伯母也会陪同看“青年”,特别是女青年方面的亲朋好友稍为多些,因为有时相体之后,男青年要打赏红包,一来看看“青年”帅吗?,二来顺便捞“红包”,我混迹在大人中,也得拿过相亲红包,当时觉得发了一笔小财一样,把红包揣在裤兜里几天几夜都不拆开。
那时候虽然也有“圩日”,方便大
家赶集。但露天电影三五又有一场,人员集中,有时信息交流比赶圩日方便得多。鸡鸭鹅狗猪牛的信息都有,谈妥后下次电影聚集就会把鸡鸭鹅等等带过来,电影散场新买家就顺便带回家,这些都限于成交了的。所以,在电影场周围看到有牛有猪就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大惊小怪。
小时候,除了看到有限的书籍,能接触到的精神粮食少得可怜,露天电影都是我们奢侈的精神食粮。《红色娘子军》、《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闪闪红星》、《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海霞》、《江姐》、《黑三角》、《小字辈》、《保密局枪声》、《吉鸿昌》、《归心似箭》、《小花》、《甜蜜的事业》、《农奴》、《从奴隶到将军》、《神秘的大佛》、《刑场上的婚礼》、《骆驼祥子》、《人到中年》、《牧马人》等等,太多太多了,数不胜数。
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总有一些东西在改变着我们。露天电影在那特殊年代,无私的默默地喂养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