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策略——倾听与评价
1、教师的倾听
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漏听学生的发言,教师如何倾听学生的发言呢?
(1)教师倾听的姿态
首先要让学生从教师的姿态上认为自己是被尊重的,例如教师可以上身前倾,或者走到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在空间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亲密;教师还可以利用眼神,一直用鼓励、信任的眼神望着发言的学生,这样,可以从心理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感觉到老师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在听他的意见;教师的倾听应该是有耐心的倾听、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2)教师倾听的反应
教师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不仅要专注认真,让学生感觉到重视,更重要的是,要正确捕捉学生的每一条信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学会适时追问,尤其是当学生的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并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恰当的评判和引导。
教师在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中认知倾听了学生的发言,了解到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教师在倾听的时候不只关注小学生的思维结果还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站在与学生同一个高度上“倾听”,与学生真正产生共鸣。
2、学生的倾听
倾听是获得知识 和技能的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会
倾听的学生能够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还能够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心听”,另一层意思是要“会听”,也就是要让学生做到边听边想。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转述、概括别人的发言,或者能够对别人的发言提出问题 等措施来进行训练。例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让学生重复同学的发言,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抓住别人发言中的重点,并和自己的观点相对照,慢慢地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而且倾听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培养得到提高的。
3、教师的评价
(1)对学生思维的评价。首先,教师应当评价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序,是否具有逻辑性。有效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在日常教学中应随时注意评价学生是否进行了有序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序展开,通过评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有序地想,有序地说,有序地数,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其次,教师应当评价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当学生有创新的观点时,虽然不一定成熟,教师应当注意鼓励,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一个有 充分自信的学生才能提出创新的观点。因此,教师正确的评价应该是既客观公正,又注意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自信心。
(2)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能和同学进行交流等。
4、学生的评价。这一环节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当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对同学做出正确的评价时,说明他们对该知识点已经完全掌握,而且同学之间的评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即注意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和思考的周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