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指一挥间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为头条,lD:谌历,文责自负!

自上次血检得知血糖的相关指标正常后,这两天,我又戴上了24小时血糖测试仪,一共测试14天。从时点检测结果来看,血糖平稳。

我因此想把自己的降糖过程记录下来,也许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俗话说,人的一生,所吃食物的量是一定的。或许,我年幼时、青壮年时吸取的糖类零食偏少,耳顺之年,我即对甜食青睐有加。年轻人结婚的喜糖,我从早先的懒得看上一眼,到一口气全部吃完,颗粒不剩。渐渐的,两年一次的体检指标亮起了红灯,相关的血糖指标,稳稳地踩在正常值的最高限。

即使这样,长鸣的警钟并未在我心中敲响。我仍然秉承节约的原则,把发放的或送礼得到的中秋月饼,不舍得浪费一点,集中起来,一天一个月饼的当早餐啃食,油腻、高糖的食物成份,日积月累地埋下祸根。

在一次整理餐箱食物时,我发现花粉还有两个月到期,上网查了一下,花粉和蜂蜜搭配最有利吸收。于是,早一餐晚一餐,将两样食物摄入我的体内。我自信满满,因为微信上说了,蜂蜜不升糖。

不到两个月,也就是花粉还没有消灭完,两年一次的体检开始了。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体检结果令人错愕,我居然“成功”将自己的空腹血糖推高到7.3mmol/L。

显然,这个数值超过了正常值1点多,也超出了我的期许,我变得不再淡定。

控糖,控糖,这是第一时间从脑海中蹦出来的想法,也是我当时的决定。从此,白砂糖不再进门,零食大礼包上的成份一栏,但凡标有“蔗糖”二字,坚决挡在香唇之外;浪费一词也不再作为行事的参考标准,剩下的花粉果断扔掉,收到的月饼等含糖礼物,绝口不提,直接送给可食用之人。

两个月之后再验血,血糖虽然在标准值的最高限,但总算是回到了正常范围之内。一颗紧绷着的心,终于有了些许舒展。

后来,两年一次的体检变成了一年一度的体检,而血糖值却时常出现红字或被标注以上升箭头,一种不祥之兆在心中弥漫,难道我得了糖尿病?

医生耐心给我作答,光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超限,不能确诊为糖尿病,还要看与之相关的糖耐量指标。

经过一上午的四次抽血化验,糖耐量指标实属正常,医生不开出任何药物。

而我却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口渴,常常夜里被干得醒了瞌睡,不喝一口水便难以入眠;人也消瘦下来,眼见得圆润的面庞变得瘦削;腿部肌肉由酸痛而渐渐流失。

我这是怎么了?看着劈材一样的细腿,我痛苦地一遍一遍问着自己。

向外看,寻求指标的正常;向内求,则是细细咀嚼身体的点滴变化,我深感自己的代谢出了问题。

血压血脂用药控制,而降血脂的药对血糖也是有影响的。既然医生不给开具降糖药物,我意识到,从饮食着手,严格控糖,是当时必须的选择。

先生很是贴心,给我在网上买了几套血糖测试仪,24小时全天候监控血糖。细细的探针扎进臂膀上,扫描仪随时刷屏,掌握血糖动态,省去了针扎十指连心式的取血时的颤栗。

戴上这个测试仪后,我仍旧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但会作出详细记录和对比。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才发现,原来微信上的一套说辞——日本人吃南瓜降糖,完全是谎言!我吃过南瓜一小时后的血糖,竟然升到了15-16mmol/L。

早餐的稀饭,牛奶,面包,馒头,包子,煎饼,面条,饺子,馄炖……不断地花样翻新,可餐后2小时血糖回不到正常值。

经过试验,我将由皂角米、雪燕、桃胶、莲子、银耳熬成的银耳羹,加上一段玉米,一把毛豆或一截山药,一个鸡蛋,当作早餐,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自然回落,令人惊讶。

早餐的血糖正常了,中餐的餐前血糖就不会那么高,全天就有了一个好的数据基础。

如此,中、晚餐就不能再让碳水缺席。经过反复测试,白米饭升糖快。我开始掺杂进玉米片等杂粮,但杂粮多了,软硬程度不一样,吃起来有一种夹生饭的味道。

那年中秋,单位发了一些扶贫产品,其中的苦荞,我把它和精米一起煮饭,吃后居然血糖平稳,连着几天的记录,让人不禁喜从中来。从此,中、晚餐敲定苦荞和精米同煮一锅的米饭,为必吃的碳水。

通过这样挑挑拣拣的多次试验,我发现了这样几条规律:

1. 凡是经过处理、加工过的大米,比如米线、糍粑等,必定升糖快,因为加工的过程,就已经破坏了原来成份,糖份增多。

2. 凡是经过发酵过的食品,升糖指数绝对不低。因为制作过程中,为了快速发酵,必定要人为加入糖块。所以这类食品,什么包子、馒头、糕点,基本排除在我的食谱之外。

3. 凡是果肉里带籽的水果,升糖指数相对较低。比如猕猴桃,百香果,石榴,草莓,这几样我都做过测试,食后,血糖起伏不大。

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西瓜虽说含糖量较低,热量少,但也只能少吃,一片足矣。记得有次在飞机上用餐,眼见着一片西瓜、一片哈蜜瓜,想着数量不多,就都消灭了,下飞机后,走在候机大厅的路上,小腿肚蹦得紧紧的,感觉血管不那么畅通。

第二次再在飞机上吃这两片瓜时,吃完后就开始按摩三阴交和阳陵泉两个穴位,下飞机行走,腿部才平和如常。

饺子虽是北方人的心头好,但有时救急,我们也会拿来当一个正餐。那天饿急了,我一口气吃了十多个饺子,血糖在一小时内升到了12-13mmol/L。按说,饺子里包的都是菜呀肉的,可饺子皮是经过发酵了的啊。

所以,血糖测试仪是我比较推荐的。常言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是指思想;而身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更何况还有基因传承的因素掺杂其间。只有搞清楚了自己身体和环境的契合点,搞清楚了自己身体和食物的切入点,才能在天地万物之间找到规律,从而游刃有余地开心生活。

在一次聚会上,得知一个朋友瘦了十多斤,喝水最多时,两天干完一桶纯净水,我说,你这是糖尿病前期了。

可他并不焦虑,专心致志地看中医书籍,研究《黄帝内经》几年,不做一次体检,还反复强调,古人也没有这些仪器探查身体,全靠一套中医方法,不也繁衍了几千年?

与之相反的是另一种情形,病急乱投医。前段时间,我被朋友拉进了“糖友之家”群,一个教授和主持人唠嗑,教授的口头禅就是“我会管你们的”。

群里面,医学常识收获不多,等到的是“惊天”好消息——万众期待的、科研院所研究的降糖药,经教授砍价,即将在群里面销售,明早开抢。

那些虔诚的糖友,“跟定教授”的病友,就这样被成功洗脑。

我看着自己各项指标正常的化验单,默默退群,远离欢呼的人群,只为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方式。

其实,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常态,但怎么面对疾病?既不可像第一位朋友那样,只信中医,拒绝先进的诊疗手段;也不可像群里的病友那样,盲目跟风,只求有人罩着,不求个体差异的需求。

糖尿病不可怕,管住嘴,按照自己的身体需求,吃该吃的食物,屏蔽掉影响病程的东西,守住底线,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远离喧嚣的健康人!

相信自已,“糖”指是可以在挥手之间变为正常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