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起跑线,其本意是指径赛中标示起点的直线。也就是竞技起点的意思。现在人们用它比喻人生,看做人生成长的起点。既然这样,那人的一生就会面对好多的起跑线。家庭的、学习的、事业的,也包括人生每一次的抉择,都面临起跑线的问题。
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很多,都是可以预知的,当面临每一个起跑线的时候,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加之个人综合素质的差异,其结果必然会不一样,优劣不赛自明。
那么在站到起跑线之前,到底该做哪些准备,准备的程度如何就至关重要了。
就拿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从出生就站到了起跑线上,去幼儿园之前这段时间,应该是人生的第一道起跑线。这段时间的差异就决定于家庭教育。后期去了幼儿园、学校等等,起跑线如何就是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的差异了。
我们先看看人生这第一道起跑线如何吧,也就是从出生到幼儿园之前的三年时间。这第一起跑线常常被忽视,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然而,恰恰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一个人脾气秉性、情趣爱好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自是命运的安排。社会是由无数的家庭组成,而每个家庭是千差万别的,家庭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婴儿智力的形成,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靠的就是后天的教育。包括胎教,出生后的哺育和婴儿期教育等。
由于大孙子的诞生,便常去看孙,似乎也加入了看孙子的队伍。慢慢的便对孙子的教育问题产生了兴趣,也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
在小区里散步,花坛旁、树荫下,到处都会遇到好多老年人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玩耍。时间长了,就熟悉了一些看孙子的老年人,在此就称他(她)们为“看孙子大军”吧。
这支队伍中的人,年纪大都在60--70之间,极个别的遇见过一位75岁的老人。由于小区里住着的几乎都是外地来的年轻人,有了孩子后,来帮助照看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外孙女)的自然是来自老家的爷爷奶奶或是姥爷姥姥。两位老人同时来看孙的很少,几乎都是来一位,另一位留在老家。
关于这支大军的生活处境如何,暂不去说,这里先分析一下这支大军的素质、能力差异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张老汉是从青海来的,一看那打扮便知是做了一辈子的农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每天照看自己的孙子。炎热的伏天,在大家都午睡的时候,小区里只有他还推着孙子到处走,等孩子又热又困的在车子里睡着了,才回去。白天见他推着车带孙子在小区里玩,晚饭后常见他独自在小区的椅子上坐着,抽着旱烟。偶尔碰见,彼此打个招呼,他的方言没一句能听得懂。
李老太是从广西来的,60多了,身体肥胖,走路都气喘吁吁,看着外孙子。外孙子大约两周岁的样子,非常淘气。她白天带孙子出来,李老太都是给孩子肩上背上背带,再用一条两米多长的带子牵着,生怕外孙挣脱跑了出去。我一见就笑的不行,李老太解释说,不牵着那行啊,跑出去谁追的上,真的像“遛小狗”一样。
小区绿化美化,建设得很美。那些看孙子的老人,经常在花坛旁聚集,多的时候,一处就有二三十人,老年人聚到一起唠嗑,南腔北调,叽叽喳喳听不出个数;孩子们你追我撵、闹个不停。
在小区的广场边有处僻静的花园,有凉亭,铺着石子路,松树林立,草美花香,空气清新,是我经常散步的地方。来这里看子的人却很少,只见一位打扮入时,戴着眼镜的女人,一看就是从大城市来的很有素养的人。她每天都带着孙女到这里,走走步,在凉亭里陪孩子吟诗作画或拿着电子琴听听音乐,也教孩子弹琴,从来不和那些人聚到一起。
有一天,我绕小区环路走步,工地边上遇见了那位75岁的老人,他照看着孙子。我路过时,老人是靠着路边的土堆,坐在地上打着瞌睡,小孙子自己在土堆上玩着泥巴,工地的车偶尔从身边路过。我见老人几乎睡着了,又担心那孩子有危险。只好停下脚步,看着那孩子玩。大约几分钟后,老人可能感觉到身边有人,就醒了。我和他聊了一会,告诉他这样看孩子好危险啊,还是去小区里面安全。老人木讷的神态,望着孙子。我走远了,可老人和孩子还在那土堆边上玩。
不言自明,仅仅这几副缩影,是否可以看出些差距呢?孩子的父母整日在外打拼,天蒙蒙亮出发,晚上很晚回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就交给了这些看孙子的老人,且一陪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可以说,就是“这支大军”决定了孩子在人生第一起跑线上的差异。
因此,呼吁年轻的家长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孩子到底该由谁来看?也呼吁社会,高度重视这个时期的婴幼儿教育问题。能否多开办一些正规的、标准的托幼机构,担负起婴幼儿的看护和教育任务,使奔波劳碌而又年迈的老人得以解脱;使人生第一起跑线的差距越来越小,给孩子打下一个坚实的、良好的基础,开启一个美好的人生!撑起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