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五十岁以上的人们在世上大都有兄弟姐妹相伴。因为他们出生的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孩子都比较多。像我们家只有四个孩子的情况,还算少的。目前,这代人大都已近古稀之年,最小也近知天命之岁了。小时候,在父母身旁争争吵吵都在所难免,但成家立业之后争吵之事一定要尽量避免发生。
父母健在之时,过年过节孩子们都扑着老人相聚共欢。彼此畅谈各自近况,抒发人生感慨,畅想未来打算谋划。子孙后嗣在老人身畔,奔跑打闹嬉戏,其乐融融,双亲得享天伦之乐。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是非纷争,比如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老人对后嗣亲疏不一等问题,往往会成为兄弟姐妹之阋墙的原因之一。
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可能是众多问题中最尖锐最棘手的。我的建议,儿女们必须规定一个最低标准,而上不封顶。由于每个小家庭的经济状况不等,经济状况差的付出最低标准即可;在尽孝道上更要凭实力、觉悟,有条件的可以尽其所能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物质所需。经济逊色的,也可以亲力亲为多替老人操持一些体力上活计。这样,大家有钱多出钱,有力多出力,在众兄弟姐妹共同努力下,照顾老人颐养天年之事并不难。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吗。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艰难的岁月也难不倒齐心协力的众亲人的凝心聚力。
最忌讳就是斤斤计较,相互攀比。计较来计较去,最后少不了争执、吵闹。吵闹的结果,必然是老人生气,兄弟姐妹反目多生怨宿。本来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姐妹,瞬时变成了陌路人。再想为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进行统一谋划,更是难上加难,即便坐到一起也成了问题。老人晚年身衰体弱,很难承受烦忧愁闷的袭扰。面对如此尴尬的处境,老人必定心堵气不顺,极易生病减寿。而且生病住院,花销开支费用大,徒增众人负担,确实得不偿失。
城里的家庭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可以问题少一些。因为父母多为上班族,退休后都有相应待遇,故为照顾老人问题上比农村要好许多。但城里也有城里的难处,房产的分配问题也可能成为众兄弟姐妹争论不休因素。父母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生前早立遗嘱,就可以避免日后烦恼无数。
其实,一个有出息的后嗣,决不会因赡养老人的问题而计较自己那微不足道的付出。想想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生,付出的辛苦,怎么会让他们在风烛残年忍受后辈为照顾自己而兄弟姐妹反目。为照顾自家老人,现今每年献出几千元钱对年轻人来讲并不算过重的负担;为了争一星半点房产,而争得面红耳赤,伤了感情又添堵,绝非后嗣明智之举。
家和万事兴,少病有多福。气伤身,百病出,疾痛缠身受痛苦;和睦处,顺心腑,身康体健寿永驻。家和众人羡,阋墙外人辱。
众生要谨记:共同的义务必尽,必担的责任必履;老人的财物少觊觎,若有遗言多遵嘱。家有长兄胜家父,家有长姐遵似母。大小有序一言堂,协和众姊亲情长。钱物用之终有尽,亲情但可拥永久。